从坐标系图中理解“空间变换”

 
for a better view plz follow this link (from evernote).
-----------------------------------------------------
 
长久以来,“空间变换”这个话题对我就像是谜一样的存在。我了解这种事物所讲的起因和结果,却始终对当中的过程参悟不透。我知道,这是因为大学时经常逃课的结果:至今线性代数这门知识,都不曾系统性地学过一遍。今日,当每每不得不接触这个令人胆寒的东西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记着那"咒语"般的规则——总之把矩阵和向量那么乘一下,就算是转了么。
 
不过最近,在学习“ 切空间"时,竟偶然意识到,原来可以用在几何学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坐标系图”来直观地分析这种变换。所以,我想就这个新的认识再在这里分享一下。
 
让我们从一个实际的例子入手:下图是一个 用两维的笛卡尔坐标系表示的二维空间。
 
 
从坐标系图中理解“空间变换”
 
 
其中,黑色 坐标系  x-y 代表一个二维空间 蓝色坐标系  i-j 代表另外一个二维空间。已知蓝色坐标系轴在黑色坐标系下对应的值是i=(1,1)j=(-1,1),又知橙色向量 处在 i-j 空间中,其坐标值为(2,1)。现在的问题是,这个 被转换到黑色坐标系 x-y 空间下它的坐标值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最关键也最直接的想法是“向量分解与再合成”。可以被分解到  和  j 两个方向,得到  p= 2 i+ j;同时  i 又可以分解到  和  y 两个方向,得到  i =  x +  y,另外  j 也可以分解得到  j = - x +  y。于是,我们全部展开,就得到  p(i-j) = 2 i +  j = 2( x +  y) + (- x +  y) =  x + 3 y =  p (x-y) 。因此点  在  x-y 空间下的坐标值为 (1,3)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讨论更一般的情况。假设 p点在  i-j 坐标系下为 (k1,k2),在  x-y 坐标系下为( q1,q2)。同样地有基向量  i 对应在  x-y 空间中为 (m1,m2)j 对应在  x-y 空间中为 (n1,n2)。于是我们有以下推导,

i = m1 x + m2 yj = n1 x + n2 y
 
于是,
 
  p(i-j)  = k1 i + k2 j
         = k1( m1x + m2y) + k2( n1x + n2y)
         = (k1m1 + k2n1) x + (k1m2 + k2n2) y
 
于是,
 
  p(i-j)  = ( k1m1 + k2n1, k1m2 + k2n2)
         =  (q1, q2)
         =  p (x-y)
 
得到,
 
q1 = k1m1 + k2n1
q2 = k1m2 + k2n2
 
变换成矩阵形式,
 
 
其中 (k1,k2)是  i-j 空间下的坐标值,而 (q1,q2)是  x-y 空间下的坐标值。中间的矩阵就是用来做转换的矩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竖着来观察,向量 (m1,m2)就是基向量  i 在  x-y 空间下的坐标值,而向量 (n1,n2)则是基向量  j 在  x-y 空间下的坐标值。这个矩阵,实际上就是由空间  i-j 下的基向量在空间  x-y 下的坐标值构成的。这一点,以前我就知道。但直到今天,我才理解了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知道了底细,所以一些长久以来伴随的困惑也随之消解。比如,对于一个变换表达式  M * v1v1究竟会被变换成什么样子,或者说什么空间内呢?这要由矩阵 M决定: M中的各基向量代表的是什么空间,这个 v1就会被转换到什么空间。
 
这个结论可以很自然地扩推广到三维或者高维空间中,因为“ 向量分解与再合成”的规则在一般(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是普遍适用的。
 
现在,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空间转换”能力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