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小实验:大学毕业后,我们可以啃老么

毕业后我们可以啃老么?

当你看到这个问题,你的脑袋里闪现一个立场:这么傻的问题都要拿出来问,傻X,然后转身离去。那么我想,你离真正的独立思考还真是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许决定了你终其一生也只能走向另一个世界,那个被别人利用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世界。封闭在大脑中的灵魂看似多样,在大分类上却被分成了两类,是否进行有益的独立思考,进行帮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回到问题本身,大学毕业后,我们可以啃老么?啃老的含义是指成年人(生理年龄20岁以上)已经完成中高等教育,理应具备工作能力,但是不能在社会上找到足够的金钱,因而靠父母接济过活的一种经济现象。

给出前提一:这是一个故事。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个故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这样深入探讨下去。

在人类历史的时间轴上,啃老一词是20世纪之后才出现的。这个故事的时间设置可以是2005年之后。地点可以通过调查得到,当然不同的地方,比如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二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啃老的比例和原因也有所不同。人物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外向和内向也会带来不同的可能性和故事体验。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不同背景下或许会发生逆转。

实验一:2005年,北京,俞兴,男。2005年,俞兴大学本科毕业后,既没有拿到足以保研的成绩,也在考验过程中失利。回到家后,他和自己的父母发生了比较大的争执。他想着放弃自己的学业,转而在工作上继续精进;但是父母认为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得比较好,成为人上人,研究生这块敲门砖不可遗失。这样一来二去,在工作的落实上没有下足狠功夫,在重新考验的准备上也不够努力;这样耽搁了半年,一直在家啃老。看着身边毕业工作的同学渐渐进入生命的正规,俞兴不禁想:再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

给出前提二:这是一道数学题。如果这样看,那么这道题似乎应该思考并回答啃多少钱,啃多久时间,资金总量多少,资金占用后的机会成本及机会效益多少,是否划算等。你可以作为拿出电脑反复测算,从而得出某个合理的答案。

实验二:2125年,重庆,孙进飞,男。研究生毕业3年了,孙进飞在校修读的专业是投资学。这个年代,几乎所以的人都掌握了复利,机会成本,机会效益,复利等等这些概念。孙进飞最近的一个客户让他有些头疼,来的是一对65岁上下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与孙进飞同岁。夫妻准备开设一个啃老基金给他们唯一的女儿,梦娴。说实话,孙进飞在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内心是拒绝和鄙夷的,复利是瓶毒药又是解药,那些靠着复利经过几辈子积累人家的小孩,从出生开始就不一祥,像这个梦娴。不过,出于职业素养,他还是热情的接待了梦娴一家,并认真的听取了客户得需求。

按说,出生在这样经世积累的家庭的梦娴本该收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家中本来就有的财富,不该说30岁还不能独立立业,在家啃老。但是梦娴的境遇不同,梦娴出生时父母均已是高龄,再加上梦娴出生体弱,几次重病差点儿没有缓过来。双亲对其格外溺爱,以至于她总是随心所欲,毕业后也数次创业,也均未果。所以,梦娴父母希望设立一个基金,达到3个目的:1.保证即使梦娴一辈子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能衣食无忧终老;2.必须有一种灵活的机智,在梦娴真的发现好项目时,能够抽提资金出来完成投资,资金抽提后,剩余资金也能完成第一项需求;3.考虑到自己在梦娴成长过程中的管理过失,基金收益的绝大部分可以在有监管的前提下分发给那些愿意努力学习,而父母提供不出足够条件的支撑学业的家庭。不过,前提是,他们必须要主动申请,并且能结交梦娴做朋友。

其实,“啃老基金”是孙进飞对这个基金的戏谑,基金有自己的名字:梦娴平安一生基金。尤其是第3条,孙进飞经常私下吐槽。就是这样一份委托项目,让孙进飞这段时间耗尽心力。

(看,出一道未来的数学题是难的。前因后果都要对得上,这个应该就是逻辑的一部分。)

给出前提三:这是一道家庭伦理题。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啃老方愿意啃老么?一是被啃方愿意被啃么?一是周遭或者社会怎么看待这个父母子女的?

给出前提四:这是一道学校调查问卷题。那么,这份调查问卷的设计考量应该包含:毕业后多久开展调查:半年,一年,两年?调查问卷问题设置应如何适当含蓄,以确保可以问到正确答案?调查问卷题量大小?调查问卷通过什么途径快速有效的分发到被调查人手中?等等。

你看给定前提变化,直到给定前提四,别说答案,连问题都可能演进成了不同的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立思考小实验:大学毕业后,我们可以啃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