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20世纪初写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当年发表时就引起很大反响。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诉说了一位女孩从13岁开始,终其一生,不计后果默默地爱慕一位作家。
直到生命尽头,才在信里向作家袒露自己内心,炽热而绝望的爱慕之情。但作家对此却一无所知,甚至都回想不出她的任何特征,只能称之为陌生女人。
茨威格的小说作品,最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罗曼.罗兰曾评价他是个“灵魂的狩猎者”。
高尔基称茨威格是“最了解女性的作家”,读茨威格的小说时,自己会“不知羞耻地哭了起来”。
在这篇小说中,茨威格用他一贯的细腻笔触,娓娓道来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如何用自己一生来守候爱情的故事。
语言之深切,情感之浓烈,在一种不动声色而又感人至深的氛围中,让人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01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读书时候的我,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文艺青年。看多了文学作品里的爱情故事,受到渲染,总以为,纯粹的,热情的,执着的,真诚的,不需要回报的爱情,在世间寥寥无几。
得到这样的爱情,一定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不是生离死别,就是命运多舛。
爱情就像摆在案架上的瓷器,美丽脆弱又高贵。
我一度认为,爱情的本质就是悲剧。
如此才能显示出爱是多么具有独立精神。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爱玲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所以,当我读到茨威格的这篇小说时,被深深打动,心想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这样了吧: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自始至终,这场悄然无声,又惊天动地的暗恋,炽烈如一,无悔无惧。这种超现实的,类似殉道的爱情人生,凄美、决绝,超脱,让人肃然起敬。
很美,很自由,很让人心之向往。
才女徐静蕾,在采访中说自己十八九岁的时候,格外钟爱这篇小说。
三十岁时,自导自演,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还获得了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但也只能止步于此,这是一个注定只属于少女的爱情故事。只属于象牙塔里,十八九岁的天空。
按常态来看,少女们总会长大,当亲身经历过爱情的甜蜜和痛苦,用心地去爱过一些人时,路途变得开阔,风景变得更加迷人。自然心性和态度会回到世俗的理性之中。
但是,小说里的女主却不是这样,倾其一生,只爱一人,将刻苦铭心,飞蛾扑火的爱情进行到底。
少女时代的痴迷幻想、青春时期的激情浪漫,到最后流落风尘之中,直至临死前,都未曾改变对男作家的爱。
这种爱,抛开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来看,是极端、自毁、病态且残酷的。细细分析,通篇讲的不就是一个陌生女人,自导自演的一场独角戏吗?
在这场戏里,虽然所有的情节,心理变化,虽然都围绕着男作家展开而来,但是,陌生女人才是自带光环的主角。
她孤独的内心需要这样戏剧又激烈的冲突,来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感,强行牵扯出爱情的名义,来抚慰自己的自卑和自恋。
与其说她爱男作家,不如说,她爱的是自己的幻想。幻想是让这女人安心活下去的挡箭牌,是导致她终极毁灭的原因。
令人叹息的是,她至死都没跳出虚幻的圈子,看清这段感情的荒谬之处,所以,她的结局注定是场悲剧。
02 不要带着执念去暗恋一个人
这种为激情所困的自我毁灭,绕不开年少时孤独迷茫的青春期。
小说中写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小女孩玛蒂尔达大概也是13、14岁的样子,她和茨威格小说里的女主,对待男主的感情几乎是一样的。
同样是让人唏嘘泪目的结局,但玛蒂尔达因为有着对待起爱情的那份坦诚和勇气,敢于放下痛苦的过去,直面惨淡的现实,最终和莱昂一起,互相成为彼此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依赖。
在电影生死决别的最后关头,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中的善良和纯真一面:只有彼此深入过灵魂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而小说中的陌生女人,在爱中迷失自我,在自卑中,隐藏所有渴望,在一遍遍在不平等的关系里折磨自己,并认为这样才是伟大的爱情。
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病危之际,她都在试图用匿名写信的方式,来唤醒男作家心中的爱,但最终换来的,也只能是他的一点感动和愧疚吧。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说:“爱情这个简单字眼,对男女实际上表示两种不同意思。女人对爱情的理解是非常清楚的:这不仅是奉献,而且是整个身心的奉献,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
爱情在某些时刻,需要这样的勇气和无所畏惧,但是,千万不要带着执念去暗恋一个人。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三、不舍的不是生命,而是对这份爱的无限依恋。
虽然原著小说里,描绘了以爱为借口的极致感情,让人同情又惋惜。但也是一种具有极高文学性的人生。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不分结局是指向美好还是悲剧的。
透过故事表面,我们要看到的,是作者是否揭露了很多人性的东西,即使是负面灰暗的,不为人们所接受的,但那也是人性的真实体现。
更何况,人性复杂、现实魔幻,我们看到的,经历的,往往比文学作品和电影还复杂曲折。
茨威格不愧是天才作家,小说的描写技巧十分出色。写这部作品时他41岁,一个中年男人竟然能将少女的暗恋之情,写得这样的细腻忧柔,真实浓烈,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一度怀疑,他本人是否亲身经历过这个故事。
原著中,女主在信里写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你却从来不知道我是谁,我爱你与你无关。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那向你吐露隐衷的痛苦的心所告诉你的一切。”
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终究还是忍不住要倾诉。
因为不舍,不舍的不是生命,而是对这份爱的无限依恋。
这个陌生女人,用一场旷日持久的纯粹暗恋,完成了自己对于完美爱情的想象,虚构了自己的爱情乌托邦,永远活在了十三岁。
每一个最初陷入爱情中的女孩,在这篇小说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说终归是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更高体现,但愿每一个女孩在爱情里,有甜蜜的梦可做,也有温暖的人相陪,更有理智的态度和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
不要让两个人的爱情,最终沦为一个人的独角戏。
【蓝小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