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为之


有一个经历至今清晰,在一个公园,一位残疾人士收集矿泉水瓶,看他轮椅艰难,我又刚好喝完就索性递上去。他抱以微笑,微笑中透漏着眼泪,下一步,他将自己犹如面条般的腿从座位下抽出悠荡在我眼前,发出欧欧欧的绝望叫喊,他在哭诉自己不能说话,自己身体残疾,他在哭诉没有人关心过他。而我,已经难以忍受极端的呕吐感,惊吓跑走。他没有错,一个可怜人,他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如幽灵一般活在这个世界,拾瓶子,卖钱,买食物,活着。我也没有错,他坐着轮椅,若要得到每一个空瓶子,都需要附身,趔趄,都需要艰难的去拾捡,我只是随手帮忙,只是行一个小善。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对陌生人报以善意,不插队,不欺舞,日行一善。可是,这却成了毕生难忘的一次恐怖经历。我反复多次思考,做了无数种假设,假设我与一个男性朋友一起,或许他不敢露出狰狞的腿,假如我只是把空瓶放在长凳,假如他对我微笑我冷眼相对,假如有人看到了我的“善举”他或者她会不会引以为戒,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抑或是,嘲笑我的愚蠢。陌生的两个人,在公园中遇到了,一个可怜人,一个还算是幸运的,可以物质充裕,得以有机会和时间去追寻梦想的大学生。她还是想对这个社会抱以善意,仅此而已。但是,在她给予别人善意的同时,诱发了他人想要得到更多关注或者关心,想要倾诉不幸的欲求,于是恐怖的一幕发生了。他不是恶人,但是,确实也不是善人,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天生不幸,或许也未得到过很多关爱的人能够善良的对待这个世界,于他而言,他一定也得到了社会的救助,得以存活,得以温饱,他最最需要的就是一点点关爱,为了得到这一点点长久未得到的关爱与同情,急切的想要得到的,证明自己活在人群中的生活的意义,他会去考虑先善良然后再怎样吗?那么这个撩拨到点的善良,是不是也就应得一个恐怖的展示呢?

刘备死之前告诉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是赞成第二句的,不要行恶,大小都不要。但是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那些为小善的人,得到感激与回报者,十中无一,而受到非难与声讨的,确实十有八九。

例子多的不胜枚数,要不就不会有,看到老人摔倒了扶不扶。要不就不会有某明星资助大学生反成被告。要不就不会有林徽因死后被世人诟病同时爱两人。这些脏水,之所以会泼到这些人身上,只因他们太自信,太坦荡,太善良,太无所畏惧。若问他们悔不悔,我想会有一点的。因为一个胸襟坦荡又心怀善意的人,是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恶,她太充裕,精神富有,物质充裕,所以甚至不懂了最基础的人性,于是才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质地的另一个生命施以援手,在其欲望膨胀的过程中,成为了那个开启者。虽然不等同于农夫和蛇,却依然令吃瓜群众心痛。

人性是不满足的。给予1,才靠近了2,扒3,扑4,幻想5,嫉恨6。眼睛望着最高处的78910。倘若是凭借自己得到,倒还好,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只要方法合法,遵循道德标准,这就是上进的。然而,当别人给予了1,他会认为,可以从给予出得到更多,这绝对是一种不正常的渠道。所以有钱想作公益,不要去喂养谁,直接送贫困地区钱物,或者通过一些组织,至少不会引狼入室。大面积的施善真的好过定点培养。最高端的善意是全球化的,全人类的。宋庆龄基金会,盖茨基金会。这大善,是很多人的小流可以贡献的大海。勿以善小而为之。你善良坦荡,那就积累起来,行大善。老人摔倒,比扶起他更重要的是打电话叫救护车。想资助学生,不要当造物者去给一个人幸运,而是大面积的给予资助,或通过专业机构,善意在,不露面

你买了一个新包,好漂亮,又贵又有身价,你背在身上,只是常规的跟朋友同事处事,常规的说道自己确实很喜欢。你却想不到,因为买包的事,一个女性朋友她要跟已经订婚的男朋友分手了。这种事,看似无关,确实无关,却在另一个人那里埋下了一些东西,看似伤害不到你。

你买了一座房,闺蜜问到,你就说了,你不知道,她当天去另一个楼盘交了定金,第二天就后悔却不能退还。你没做错啥吗?你们的关系真的一如既往吗?

客观的,低调的生活,在朋友或陌生人向你求助的时候,量力而行去帮助。而不是,向任何人展示你的善意,或者你的得到。因为。离得远,叫羡慕,离得近,才有嫉妒。那个你露出来的,可能是对别人的撩拨和伤害,这种激发了别人内心的展示或表现。还是彻底就不要有了。

素媛,是善意引发罪恶的无限扩大。我们真的无法左右别人的人性膨胀,和得到善意后他的发展方向,所以只能克己,把善意,把美丽,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勿以善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