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面的“葛覃”是个啥

前面一篇写在2019年的情人节,说的是“荇菜”。那参差荇菜被孔夫子放到了诗三百的第一篇,据说是煞费苦心的。

后来,孔夫子在一次聚会中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竖秋在《关雎》中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动物有关关和鸣的雎鸠,植物有参差竞发的荇菜,人物有琴瑟钟鼓的君子。

但是,读完诗三百,感觉提到动物的比较少,而提到植物的非常多。动物主要是黄鸟之类的飞禽,然后就是牛羊之类的祭祀之物。而,植物,则从参差荇菜开始,写得林林总总、洋洋大观。

《诗经》第二篇就是《葛覃》。如果说第一篇题目还叫《关雎》,用的是一种情话绵绵的鸟来起兴,那么第二篇就直接以古代华夏各地常见的葛作为标题和反复咏唱的内容了。

今天,竖秋就来扯扯“野葛藤”。呵呵,我们家乡人说“扯野葛藤”的意思是扯那些与咱们不相干的人或事。先看看葛藤那漂亮的花,有点像刀豆的花。

图片来自互联网。发自App

但,葛与我们的生活还真的有许多扯不清楚的联系。下面就是一纽葛藤。

图片来自互联网。发自App

先说古代中国人吧。

《葛覃》开头就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其叶萋萋。”大意是野葛的藤蔓啊,爬满了山谷,他们那宽大的叶子密密匝匝,欣欣向荣。第二节又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其叶莫莫。”大意也是一样的。萋萋和莫莫都是茂盛的意思。

诗人在第一节咏唱了蔓延于山谷的野葛藤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群上下纷飞、又先后停歇在灌木从中的黄鸟上了,原因之一是那黄鸟喈喈的叫声,之二是鸟儿们飞来飞去。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画面:一个是施于中谷的绵绵葛藤,那是古时候纺织的重要原材料,一个是喈喈欢叫的翻飞黄鸟,她们像一大家人在一起愉快的生活,勾起了诗人对亲人、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由此引出将那遍布山谷的葛藤收割回来,再用大锅煮将一番,最后织成粗细不等的葛布,做成怎么也穿不厌的衣裳。这就是“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可以看出,古代先民对葛的需求主要是用来解决穿衣的问题。

再说说野葛藤对今天的人们的用处吧。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图片发自App

随着化学工业的突飞猛进,今天我们穿的衣服、盖的被子、用的袋子主要来自于一种叫化纤的东西了。虽然穿起来闪光发亮,不时有静电打人,还可能造成严重火灾,更哪堪百年不降解,但是成本低廉、金刚不坏、轻便保暖、防风防水,我们也就深深的爱上了他们。至于葛藤或者叫葛麻藤,大家基本上就不怎么待见了。

所以,今天是山谷以至于山坡上,已然是野葛藤的天下。

漫山遍野都是葛藤。图片发自App

好在人们吃饱喝高后,血脂凝聚、血压高企、消化不良等等等等,又有人发现了野葛藤那地下结着一大块葛根,经反复化验、反复实验、反复检验,葛根居然又有多重保健功能。诸如降压、解酒、清热解毒等等。

葛藤的藤、根和花图片来自互联网。发自App

所以,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葛粉公司,到处都卖葛根粉。

大自然对人类真是太好了。当我们衣衫褴褛的时候,野葛藤们为我们提供了抵御寒风的材料,等我们吃多了山珍海味,喝多了美酒糖浆,又为我们清热解毒,降压健身。

从参差荇菜到葛之覃兮,从关关雎鸠到黄鸟于飞,人类一切都爱恨情仇最终都靠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照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人类还真的要带着地球流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里面的“葛覃”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