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统合练习不是上课而是被称为训练?《刻意练习》第二天阅读感悟

【书名】《刻意练习》

【作者】安德森·艾利克斯

【分享人】王娟

【阅读日期】2021·03.30

【阅读页码】第2章

【阅读感悟】按照上面阅读思考输出

【阅读计划】第2章——大脑的适应能力

【阅读思考】

1、启发内容:摘抄/概括你最有启发的内容(1处以上)

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很大程度上想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影星体育锻炼那样。

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

利用身体对体内平衡的渴望而推动变化: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且保持足够长地时间,那么,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那种努力变得更容易。你会稍稍变得更强壮一些,积累一定的耐力,身体也变得更协调一些。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

强化或弱化神经元之间的各种连接,同事还增加新的神经元连接或摒弃旧的神经元连接。

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开的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当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他们便开始消失。

传统的学习方法与有目的的练习或者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关键的差别,那便是:传统方法并不是专门用于挑战体内平衡的。

只有你进行训练,便可以发展自己的潜能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构建它,以便从前不可能的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做好

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也同样“膨胀”,但其中充满的大脑组织,而不是肌肉纤维?(与书友沟通一下)

2、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亲身/名人/书上故事进行分析

在没有读这一章节时,我之前对感觉统合的训练的理解,多是因为它有类似于体育项目的内容,以为用训练称呼是合理的。当我读到书中“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年轻人的大脑,即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比成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龄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时,想到感觉统合训练本身就是对儿童的大脑神经网的训练,而在训练过程中就会设定目标,这才是被称为训练的原因。

在孩子0-6岁养育的重点,是让孩子发展身体的感官。这个时段的孩子大脑正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感觉统合的训练正是对于孩子大脑发育做的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调整之前,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认知误区所带给孩子错误的养育方式导致的孩子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上小学后的拿笔姿势不正确、上课坐不住、双脚不会弹跳、说话语言吐字不清淅、身体肌肉无力及晕车晕船等现象,而这些看似不是很起眼的孩子的行为,却是在孩子0-6岁的错误抚养中造成的。

比如:妈妈在怀孕初期,孩子胚胎的形成期,孩子的感觉统合中的——触觉部分就已经开始发展,这个时候在胎教中,就会有让妈妈常常去抚摸肚子,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方面的引导。在妈妈因为保胎,而长期卧床没有运动时,或者孩子脐带绕颈、胎位不正时,孩子的感觉统合的——前庭部分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在孩子0-1岁时,因为父母、家人太过于宠爱孩子、害怕脏,不让孩子爬行、也没有及时让孩子按照自然生长规律的翻身、爬、坐、站,让孩子的感觉统合的——本体觉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致使孩子没有爬行造成上小学后的注意力不集中,上初中后的几何图形的学习有难度。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孩子在爬行过程中,四肢与地面的接触,让身体从躺着看事物为平面到身体立起来看事物为立体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在爬行过程中掌管孩子注意力的前庭神经核,也是在这个爬行中得到锻炼的。所以说,顺应孩子正常的生长规律长大,比让孩子跳过爬行直接会走的孩子直接长大,孩子在后期的学习中,收获会更大。

正是感觉统合在训练前,了解了孩子的成长、抚养情况,并制定了训练目标和数量,才会让孩子在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中,让他们的大脑在不断的完善和纠正之前神经网络的错误链接,最后,在训练后呈现在孩子学习成绩中的优异。当然,这些不一定全对,毕竟在孩子养育过程中,也会存在孩子家庭抚养、环境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抛开这些来看的话,感觉统合在0-6岁的训练,无一不是孩子首选之举。

3、行动计划:写下后续行动目标和计划

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无偿的传递出去,给到需要的人。把自己多年来收获的学能训练的方法,运用到现在自己做的一年级晚辅导的孩子们身上,并通过改变、调整方式,让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有进步,在能力提升中,也尽量做到让孩子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感觉统合练习不是上课而是被称为训练?《刻意练习》第二天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