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中考接连进行,我和一些家长聊到了孩子的成绩。
有一位妈妈说,儿子从小就不争不抢,成绩中游,一点都没有遗传学霸父母的优秀基因,对此表示很遗憾。
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佛系”的孩子,爸妈们使劲浑身解数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他们却似乎并不领情。
班级干部竞选时,他一点也不积极,更没有想过当班长;
小朋友排队玩游戏,有几个强势活泼的孩子,插队到他前面去,他也没反应。
上课的时候,坐在班级中间的位置,像个小透明,不举手,不捣乱,只静静听课。
永远都是一副不急不燥、与世无争的样子。
在追随“90后佛系青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分分钟呈现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
老人还指望着孩子们光耀门楣,这样性格懦弱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那些开朗大方、能说会道的孩子,往往更受欢迎。人们也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然而,那些内向谨慎、不善言辞的孩子,真的没有未来吗?
01
没有好坏,只是不同
我和博学的奈斯爸爸讨论了孩子的内向和外向性格,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按照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内向性格的人喜欢思考和安静,外向性格的人喜欢交际和热闹,两者只是先天的气质类型不同,不分好坏。
内向性格的人曾被普遍视为没有领导力,没有表现欲和进取心。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的作者苏珊·凯恩认为,内向者被严重地低估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不比外向者少。
我和奈斯爸爸,就分别是外向和内向的代表,每种性格的人都可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家长们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要求孩子成为哪一种人,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性。
他们即使不愿争第一,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02
不争第一,不是缺点
当孩子不争不抢时,要分辨出他们是想要而不敢表达,还是那些东西对他们来说不够重要。
如果孩子真的是很无所谓,但被父母逼着强行去争取去表现,也会很痛苦。
曾经一篇名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文章,红遍大江南北。
作者刘继荣的女儿有一个外号叫“23号”,全班50个人,女儿每次的考试成绩总排在23名。
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多才多艺,家里的“23号”没有值得炫耀的特长。
别人家的孩子,理想是当明星、音乐家、政客,家里的“23号”只想当幼儿园老师。
爸妈想尽各种办法,为孩子补充营养、报辅导班,最后依然考了让人哭笑不得的“23名”。
夫妻俩放弃了揠苗助长的活动后,渐渐发现了孩子除成绩之外的优点。
比如,耐心、细致、同理心强、好相处,乐观幽默,是全班同学都欣赏的好孩子。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曾尝试改变过孩子的性格,让孩子更外向更优秀。
但他后来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曾说:我和孩子说过,“你要是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气质、性格类型,我们要去接受他们,而不是想着去改造他们。
03
争第一的孩子,不疯魔不成活
那些争第一的孩子,真的能够登上人生巅峰吗?
大家还记得湖南的“神通”魏永康吗?
在学习这条路上,他不仅成绩第一,成长速度也是无人能及。
2岁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自学完初中课程,8岁上重点高中,13岁考上湘潭大学,17岁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
这样的求学经历,是父母喜闻乐见的奇迹。
然而,后来他由于离开父母后独立生活能力太差,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被中科大劝退。
当母亲曾学梅来到北京的中科院来接儿子时,恨铁不成钢,言辞激烈:“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父亲魏炳南则说:“孩子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你还这么骂他,是火上浇油!”
母亲埋怨儿子不争气,儿子觉得母亲的教育方式太狠。自此,母子俩心中留下“心结”,几乎不交流。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对争第一非常执着的人,就是欧阳锋。他时刻都想赢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
靠着争夺天下第一的执念,他参加华山论剑,最终打败黄药师和洪七公,终于成功了,却也彻底疯了。
第一只是一时的风光,却换不来一世的顺畅。
一世的顺畅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富足感,再多的金钱名利也填充不了。
04
和自己赛跑,不要盯着对手
白岩松给儿子写信: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会不择手段。
健全的人格,比第一的排名更重要。
不要因为孩子不是第一名,就否定他的全部。
我们每个人都在和自己赛跑,追求更好,但不要追求最好。
歌手李健谈起自己的性格时,曾说,“永远不会争第一名。第二第三名比较好。”
不争第一的人,对自己更笃定。在浮躁的环境里,不盲目顺从,始终保持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林清玄说过,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除了学习成绩,家长更多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抗挫能力以及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
在多变的人生面前,只要找到符合自己的节奏,发挥所长,实现自身价值,就值得为他鼓掌。
爱孩子,要让他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而不是去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