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第一章(15)东方哲学一出生就在喜马拉雅之巅?

㊣名可名,非常名。

(名可以被命名,但那不是真正的名)

1、

上一节我们讲到,在二十世纪前后西方哲学好不容易发展到了语言哲学阶段,然后分为两大流派:

一派主张做加法,通过逻辑来构建一套人工语言。最早萌发于柏拉图,然后在莱布尼茨的著作里破土,到近代罗素的手里终于发展成熟,这一派被称为逻辑经验主义;

另一派提倡做减法,通过研究来恢复日常语言的本义。当然,在西方两千年来都没有土壤,由晚年的维特根斯坦奠定基础,被称为日常语言哲学

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

当我们无法完美地认识和表达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给“语言”做加法还是减法?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道理,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是,我个人以为:

从哲学的终极意义上而言,减法的境界恐怕更高一筹。

因为减法更难,甚至减到最后,你不得不用“沉默”去表达。其实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一书的前言里就说过一句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名言:

“凡是能够谈论的东西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能够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什么是“可说的”?

所有关于自然科学的命题,都是可说的。

什么是“不可说的”?

生命、伦理、价值、情感、宗教、形而上的本体等等……一切可以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因为这些都超出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

所以维特根斯坦认为:

“面对真正哲学上的东西,我们应该选择沉默。”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他所说的“沉默”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不闻不问不言不语”,而是一种更高级的表达方式。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除了“说话”“文字”之外的第三种表达方式。维特根斯坦真正的想法是:

通过沉默的方式把那些不能说的东西“显示”出来。

2、

不过很可惜,当时西方的哲学界普遍都无法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也包括他曾经的导师罗素。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本战俘营里写的《逻辑哲学论》后来正是他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论文。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1929年毕业答辩的时候,指导老师就是罗素摩尔(英国分析哲学创始人)。三个人随便聊了聊,罗素摩尔都很尬尴,为什么?因为他们都表示看不太懂维特根斯坦的论文。当时四十岁的维特根斯坦就笑着走到他们俩面前,拍了拍他俩的肩膀说:

“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

当然,最后毕业答辩就以这样幽默的方式通过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罗素确实没有读懂维特根斯坦的核心思想。《逻辑哲学论》这本书就是罗素找人帮忙出版的,还亲自写了序言。他在序言里就表示很疑惑:

维特根斯坦既然说凡是真正哲学上的东西都无法说出来,但你同时又说能够显示出来,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罗素十分坦率地承认,自己看了这本书有一种“理智上的不快”。说句题外话,维特根斯坦曾在一封信中声称,自己的《逻辑哲学论》其实是两本书,一本书写出来的“有字书”,另一本是没有写出来但暗示出来的“无字天书”①。无字天书才是最重要的不可言说之物结果当代许多的哲学家们天天都在教室里空谈。

显而易见,维特根斯坦所说的空谈哲学家的名单里肯定有罗素,不知道如果罗素看到这封信会怎么想,恐怕不只是“理智上的不快”,可能是“精神上崩溃”。幸亏,维特根斯坦这封信一直都没有公开。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罗素虽然很推崇佛教,但是他对佛学的文化内涵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维特根斯坦的“矛盾”根本就不是问题。

比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用眼神交流,这不就是中国禅宗自古以来的日常生活吗②?再比如“相遇而不言,目击而道存”——通过暗示沟通,这更是自庄子以来中国就有的思想传统③。

所以,即使像罗素这样西方公认的天才哲学家都难以理解“沉默”这种最高级的表达方式。可以想象,我们中国的哲学是多么的超前,我们东方的哲学可以说一出生就在喜马拉雅的山顶上。

3、

还有,如果我们从哲学最高层次上讲:

就算是被西方哲学界誉为“天才中的天才,哲学家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并没有登上珠穆朗玛最高峰他的理论依然在半山坡上,尚未成熟。

他晚年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逻辑哲学论》给否定了,他终于认识到,语言和世界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景以及不同的人之间,完全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用精密的逻辑“组装”出来的语言并不能解决哲学问题。

他甚至醒悟道:

哲学家企图用逻辑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其实所有哲学的问题都产生于人们对语言的误会,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消除人们对语言的误用,回归到日常语言的轨道上来④。

当然,他还没有来得及消除人们对语言的误会,就在1951年被上帝从世界上消除了,享年62岁。不得不说,维特根斯坦还是太天真了,难道我们恢复日常语言就能解决一切哲学问题了吗?我们下一节揭晓答案。


【参考资料】:

1、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第五章语言的界限》

2、《五灯会元•卷七》

3、《庄子•田子方》

4、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16节》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你好!欢迎来到新统国学的世界,这里是当代人的国学院!我是紫侠狼,一个立志复兴传统文化的90后,研究《道德经》十四年,累计读书2.5万小时,目前正在全网连载《酷说老子》,每天更新,预计全书120万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会竭尽全力,不做任何保留,秉持“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帮你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理论壁垒,用我十几年来搭建的知识体系为你架构一条通往《道德经》的天梯!

你可能感兴趣的:(《酷说老子》第一章(15)东方哲学一出生就在喜马拉雅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