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朱迅,还是观看“吉尼斯中国之夜”这档栏目,而每次这一节目的播出,都是过年七天乐。她在节目现场各类危险项目中上蹿下跳的时候,我看着春晚上的女主持人阵容,对比一下发现,朱迅不是那么漂亮或者端庄到可以胜任央视春晚女主持的女性,她的眉宇间有一些秀气,大概和春晚的调调不太搭。
但后来,慢慢的,她出镜的机会多了,才看到一个为了工作可以拼命的姑娘,她自称自己是“朱大胆”,而观众则认为她是拼命三郎。而真正做实她在我心中“拼命三郎”身份的,是《阿迅》这本书。
我买书的习惯是,发现一本好书,便放在购物车里,等到一段时间后,翻检购物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如果还有想读的冲动,就下单买下来。如是,《阿迅》这本书在我的购物车里躺了两个月。好在,我对人物传记类作品的热爱一直都在,所以晨一个雾深霾重的周五下午下单,书第二天到,正好窝在家里,看书,避免出门当“吸尘器”。书很好读,一上午的时间,便已经浏览完毕。
在读这本书之前,除了央视节目中对朱迅的认识,其余都是零,比如她的出生及成长,比如她的家庭与事业,比如她的疾病与抗争等。所以当一页页的文字在眼前呈现时,才发现自己认识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朱迅,一个意料之外的朱迅。
在我最为失意的一段时间里,我具有了所有失意者共有的病症:总会觉得世界不公平,总会认为出身决定论,我努力了十八年才能与你一起喝咖啡等等,所有消极的姿态全部向我扑来。虽然这样的记忆逐渐离我远去,却已经像是倔强的青草一般,植根在心灵深处,春风吹又生。如今日子过得平顺些,可周围的朋友难免有遇到困境的时候,每每此时,我便发现,当一个人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找不到出口或者宣泄的路径的时候,就会情绪低落到怀疑人生。
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帝都工作。发信息说最近低落的很,从西藏辞职回到北京,都是找不到存在感,工作上不顺心,生活上不如意,时不时的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选择对道路。
和她的经历相似,我也是在西藏工作两年之后返回到内地。因为工作内容,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一个人着实需要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节奏,以适应新的变化。这位朋友,在去西藏之前,因为是运动员出身,在一些机构里代课,工资待遇不低,所以日子过得还蛮不错,但是在西藏呆了四年回来后,物是人非,工作不如原来顺心,竞争激烈的职场,人际关系也不如原来那样的顺遂,心理自然会产生落差,甚至有了轻度的抑郁。
当抑郁成为一种职场人常态时,我仍旧害怕她有个三长两短,于是赶忙趁周末的两天买张票,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周六到达时,接近十一点钟,她却还在自己的床上窝着,早晨更是没有吃,脸色不比窗外的雾霾天气好看。她像是倒垃圾似得把肚子里的苦水一股脑儿的倒了出来:工作还没有上手,办公室的老员工不好相处,要写的材料不会写,要做的很多活动没有头绪,关键是工资水平不高,生活在帝都的压力非常大。
我知道她的苦闷,于是给她分享《阿迅》里的故事。阿迅算是年少成名,15岁左右就已经在大荧幕上活跃了,拍了电影拍电视,父母在外地工作,她和姥姥以及两个姐姐一起在家上学,阿迅则趁假期的时间在外面接戏拍戏。因为她喜欢这个。
等到高中毕业,她的戏路也越来越宽,当所有人以为她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她却头也不回的背起行囊,孤身一人去日本找自己的姐姐,求学,她甚至没有征求父母的同意,自然在学费上,也没有获得父母的支持,虽然父亲是外交官,但在生活上确实没有给姐妹仨太多的关照,所以所有的学费需要自己挣,15岁左右的小女孩,此前在国内是受人追捧的小明星,现在却为了学费去刷马桶,去洗盘子,去找各类工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甚至有一次刚刚做完手术,伤口刚刚缝合上,她为了不丢掉刚到手的兼职工作,咬着牙去做完当日的活儿,回到家伤口渗出来的血迹吓坏了姐姐,她却咬着牙说没事。
朋友说,这不是自找呢吗?自己爸爸是外交官,多风光,自己还受这罪干啥?
我能理解朋友的看法,她是一个典型的“被富养起来”的女孩。她多次给我提到,自己小时候家境不错,爸爸有自己的工厂,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小工厂主的生活还是相当惬意,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是因为身高的缘故,很早就超出了其他孩子,所以被选入了体育队,然后一步步从省队到国家队,一路几乎没有经历过考试,一直上到研究生,当然多数的时间,还是打比赛,真正的专业课学习并不多,以至于到了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短板,专业知识严重不足,学习能力弱化等。除了运动队训练的苦,其余生活都还好。只不过到了21世纪初,她家里生意日渐衰落,日子大不如从前,到了最后工厂关闭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朋友的爸爸也开始了无业生活,或许是受打击一蹶不振,或许是当过老板之后再不适应去打工,反正至今一直没有工作,靠她和妈妈工作来补贴家用,除了满足自己的生活之外,她还要想着如何替父亲还债。
当然,这都是导致她最近情绪低落的原因。
我继续给她说,父母的优势是父母的,子女的奋斗成长是子女的,阿迅通过自我成长实现了凤凰涅槃,在日本站稳了脚跟,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是靠她的父母,也不是靠的别人,而是靠的她自己,苦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的走,最终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别人外表的光鲜,却很难看到她光鲜背后的所有苦痛。
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容易的,包括你我。
朋友说,她想把阿迅的故事读完,我说好,正好我已经读完,可以送给你。
《阿迅》这本书让人看到很多名人在镜头前不曾呈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生命中的真实,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成长,愿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