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备忘录,每天精选五条需要关注的财经要闻。
001 过度金融化是如何杀死波音的
消息来源:Bloomberg
波音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航空公司,也是美国国内唯一的民航用宽体客机制造公司;同时,波音是全球第2大国防承包商,军售武器数量仅次于洛克希德·马丁。
【何必WHY注释:2018年,波音公司的防务收入高达340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34%。】
波音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这些岗位遍及全美国50个州。波音的美国供应商超过1.7万家,涉及250万个就业岗位。波音还是美国最大出口商,占据了美国GDP增长的0.4%。
一句话画重点:波音是大到不能倒的美国制造业龙头。
波音发行了一种“业绩股”:只有当波音股价连续5年上涨10%,“业绩股”就可以转化为普通股,从而在市场上抛售获利。根据2017年的数据,波音高管中30-50%薪酬就是这种业绩股。原本是想让高管做出更好业绩,结果却沦为高管完全不管业绩,只要集体去维护、推高股价。
787MAX和疫情不会击倒波音,真正击倒波音的是:借钱太多,负债太高,面临资金枯竭的危险。从2013年到2019年,波音一共花了434亿美元回购股票,其中,2017、2018年回购股票花费都超过90亿美元。这7年,波音利润是多少?一共不到388亿美元。
也就是说,波音把全部利润回购股票还不够;但波音不惜借钱,也要回购,更要给股东现金分红。
目前的情况就是,波音已经负债1400亿美元。美国政府一定会拯救波音,而拯救波音的方案,按照07-08年拯救华尔街的剧本,就是股票大幅度贬值和管理层福利大压缩:江湖上的那句话“出来行,迟早要还”,现在是时候了。
002 油价三国杀:沙特、俄罗斯和美国的油价底牌
消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布拉特原油期货已经趋向于25美元/桶的低位,原因就是沙特俄罗斯油价大战。其实,无论是沙特还是俄罗斯,石油的完全开采成本就是10美元/桶,实际上还是赚钱的。
但是,为何沙特为首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长期维持油价在100美元上下,而相当时间俄罗斯等产油国也默许这种操纵?
重点就是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例,沙特的财政收入大约80%依赖于石油收入,俄罗斯大约是65%。也就是说,没有石油收入,这些经济体的财政一早就崩盘了。
根据两国的2019年财政情况来测算:如果油价低于80.9美元,沙特就会财政赤字;如果油价低于53.5美元,俄罗斯就会财政赤字。我们一般把这个测算的盈亏平衡点,称为财政盈亏平衡油价:石油赚多少才够败家。
基本上全部的产油国都拥有极其畸形和扭曲的经济结构,简单来说就是,除了石油工业基本上就是一无所有。为了政权稳定,产油国政府就不得不补贴各种产业,同时给国民派发各种福利,而这种败家的操盘方式,基本上就会推高油价,割其他国家韭菜来补贴自己的财政。
问题是2010年后美国发生了页岩油技术改革。
按照主流的市场数据,美国页岩油综合开采成本就是在40-50美元。一旦沙特和俄罗斯试图减产来拉升油价,例如90美元,美国页岩油企业就是疯狂抛售和收割获利。
沙特成本是80.9美元,俄罗斯成本是53.5美元,美国成本是40-50美元。在2015-2018年三国杀中,美国页岩油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只要沙特和俄罗斯减产多少,美国就增产多少,只要控制油价在50-60美元,美国不亏,OPEC就血亏。
结果沙特和俄罗斯现在就是采取了“玉石俱焚”战略,直接把油价打压到30美元以下,试图憋死美国页岩油企业,借机勒索从而谈判一个“江湖新秩序”。如果共和党的石油帮决定补贴美国页岩油企业,变成了持久战,沙特和俄罗斯会不会血亏到被政变?
成本比人家高的情况下,发动价格战其实就是孤注一掷,这就是美国政府不怎样急于谈判的原因。
003 金主爸爸不要你:软银拟放弃WeWork的30亿美元交易
消息来源:CNBC
当一个正常的机构投资者看到WeWork的招股书,都不会参与他家的IPO:
(1)创始人注册了“The We”的品牌,然后卖给公司,赚取了590万美元股票;
(2)创始人买下不少物业,然后出租给公司,再由公司运营成为共享办公空间……WeWork从不盈利,但创始人大捞特捞。
疯狂扩张、高支出、高增长,都建立软银的大笔投资上。
上市招股书饱受质疑后,WeWork的估值开始雪崩式垮塌,一路跌到100亿美元,这比软银给WeWork的投资还要少。先后以200亿美元和470亿美元估值投资WeWork的软银,终止了这个IPO闹剧。
后果就是:Wework当下估值仅仅为75 至 80 亿美元,比今年年初启动上市前的470-480 亿美元、预估上市时的600亿美元,缩水了不是一星半点。但WeWork签署的未来最低租赁支付义务为472亿美元。
2019年10月21日,软银不得不接盘,重点总结一下就是:软银前前后后花了150亿美元左右,买一个价值80亿美元公司的不到80%的股份。
在原本的软银收购方案中,包括了:
(1)软银联合了瑞穗集团,贷款50亿美元给WeWork;
(2)15亿美元认购WeWork的认股权证(何必WHY注释:未来股价暴涨可以用低到离谱的地板价格购买股票的衍生工具);
(3)用30亿美元收购公司高管、员工和其他投资者的WeWork股份。
3月23日,日本软银集团刚刚公布了一项货币化计划(何必WHY注释:所谓货币化,就是卖资产筹钱):将在未来一年筹集至多4.5万亿日元(约合410亿美元)资金,以充实其资金储备并偿还债务。
【何必WHY注释:其实就是变卖持有的25%阿里巴巴,其他独角兽都是亏损的败家子。】
在这种环境下,软银计划不再想用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份。
004 绕开美元做生意?INSTEX机制:伊朗与欧洲开始了“以石油换物资”
信息来源:德国之声
2018年11月2日,美国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和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停止对伊朗金融机构提供任何服务。
【何必WHY注释: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银行间信息交流的工具,而银行账户上的美元变动需要通过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而世界上95%的美元交易都是通过CHIPS来清算。几乎不可能绕过SWIFT和CHIPS完成跨国美元结算。】
美国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的原理就是,一旦任何银行与伊朗金融机构发生美元的业务往来,SWIFT和CHIPS就一定有相关的业务信息,而这个银行将会被中止在SWIFT和CHIPS的全部服务(实际上将无法进行国际结算)。
因此,为了国际结算的资格,没有银行愿意和伊朗伊朗发生任何业务。伊朗银行没有办法跨国转账,自然就可以毁灭性打击伊朗的国际贸易。
2019年1月,法国、德国和英国就共同出资建立了INSTEX(支持贸易交流工具)这个特殊的清算机构,后来比利时,丹麦,荷兰,芬兰和瑞典。
其实,这个INSTEX就是为了欧洲与伊朗做生意而设立的特殊准银行,但为了避免拖累其他欧洲银行,INSTEX与很少数几个欧洲银行采取欧元交易,从而完整地绕开了美国人控制地SWIFT和CHIPS。
而4月1日(愚人节当日),INSTEX完成了第一笔50万欧元的交易,是伊朗向德国采购血液治疗设备。
INSTEX原理是这样的:例如,伊朗向欧洲某石油公司出售石油,石油公司支付石油的款项,不是石油公司向伊朗支付欧元,而是石油公司向INSTEX支付;然后INSTEX告诉伊朗,欧元收到了但钱在这里存着。这次伊朗需要支付50万欧元,就直接用INSTEX的欧元余额支付即可。
也就是,INSTEX是伊朗在欧洲的小金库,但伊朗银行又从来没有与INSTEX发生任何转账交易。
其实,这就是昆仑银行的操作方式,中国就是利用这种方式绕开了SWIFT和CHIPS和伊朗进行“以石油换物资”交易。
国际法上有一句经典的名言,“石油是国际法的春药”,只要有足够的石油,国际法的任何规则其实都是有空间和空子的。欧洲实在是看不惯,中国在伊朗低价收刮石油,这次来一个全盘复制。
005 回顾欧债危机:疫情会否带来欧债危机2.0?
信息来源:海通证券
以希腊为例,希腊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美国次贷相关资产;在次贷危机后,希腊政府不得不大量援助金融机构,直接导致了政府债务快速上升。加之经常项目逆差的持续扩大,国际市场对希腊政府的偿债能力产生质疑,希腊政府不能借新债以还旧债,最后引发债务危机。
同样的剧本也在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同样存在政府债务大幅上升问题的国家上演。而欧洲银行体系的危机,就是欧洲各国银行均持有大量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国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导致欧洲各国银行出现大幅亏损。
海通证券认为,欧洲经济短期面临严重下滑,欧洲各国在财政收入近乎冰封的同时,不得不出台各种财政刺激政策,欧洲多数国家债务水平已超09年末欧债危机发生初期。
从数据上看,20年4月-7月的到期债务中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规模比较高(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违约风险较高);同时,20年也是欧洲企业债券偿还的高峰期,其中6、9和12月到期规模最大。
何必WHY认为,欧洲经济和美国经济当年面对危机都是采取货币政策,成功把债务问题顺延了数年。只是美国的科技创新浪潮在过去十年拉动了所谓的新经济,基本上消化了这些债务,同时沃尔克规则隔离了证券市场与银行体系。
问题就是,欧洲在过去十年,除了老经济没有升级,还折腾了很久的难民问题。如果真的有欧债危机2.0,这次估计就够麻烦的了。
欢迎关注@何必WHY,资深企业管理咨询师何文蔚老师为你带来最靠谱的商业分析和最好懂的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