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陈姥姥小儿推拿入门二:常用穴位-脾胃

今天我们开始讲具体的推拿穴位。常用穴位--脾穴、胃穴、板门穴。

我们的手是人体的全息。大拇指就是脾胃。

阳掌穴位图.jpg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生命车轮的中轴。 它非常重要。中医很早就发现,

孩子生下来就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不足”。

孩子的“脾常不足”、脾虚的表现:

- 小黄毛儿
- 头发稀疏
- 有枕秃
- 眼睛有下眼袋,眼袋颜色比较深
- 睡觉时露睛(睡觉时闭不上眼睛)
- 趴着睡觉

当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时,可以给孩子补脾。

1. 脾穴

  • 脾穴部位

祖先认为手心为白肉,手背为黄肉。脾穴在大拇指的黄白肉交界处,指尖到第一关节。


脾穴.jpg
  • 脾穴手法

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

从指尖推到第一关节,为补脾。
从第一关节推到指尖,为清脾。

中医认为脾贵在运,不在补。

所以脾穴,我建议是来回推,清补脾。

推拿注意事项:
大指上节外侧为脾穴,大指下节外侧为胃穴。
推脾穴时,要大指弯曲,以免连及下节的胃穴。

尤其是在补脾时,一定要大指弯曲,只推大指上节,不要连及大指下节的胃穴。

推拿的速度:每一个穴位每秒钟2下或2.5下。

2. 胃穴

  • 胃穴部位

祖先认为手心为白肉,手背为黄肉。
胃穴部位有二个:一是大拇指下节为胃穴,一是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如图:胃穴部位.jpg)为胃穴。


胃穴.jpg
  • 胃穴手法

胃的特点是不能补。因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故一般用清法。脾升胃降。

第一处胃穴(大拇指下节)的手法
从大指根,推到大指的第二关节,为清胃。

第二处胃穴(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的手法
从腕横纹,推到大鱼际外缘黄白皮交界处,为清胃。

大鱼际和小鱼际.jpg
注:关于胃穴的部位有两种说法。有的门派把“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也叫胃穴。
无所谓,没关系。清胃时,可以胃穴的两个部位一起清。

清胃的手法:从腕横纹,过大指根,一直推到大指的第二节。

当孩子吃多了,可以脾和胃一块儿清,清脾胃。

清脾胃的手法:从腕横纹,一直推到大指指尖。

3. 板门穴

  • 板门穴部位

在大鱼际的下三分之一处。用手指头按之,感觉有个小筋节,小疙瘩。一定要揉到这个疙瘩。不揉这个疙瘩没用。
用大拇指往下按,往下按,就能找到这个小筋疙瘩。成人的位痛点和小孩的一样。所以,小孩,大孩,大人都可以用。

  • 板门穴手法:揉法

  • 板门穴主治

揉板门穴,治疗新生儿吐奶,效果非常好。西医讲孩子的胃是垂直的,有一半儿的孩子揉板门穴以后,脾胃调和好了就不再吐奶了。
当然,还有一种吐奶是因为肾虚。我讲肾的时候再讲怎么搭配。

新生儿吐奶是非常非常危险的,2013年的时候,有一个妈妈她就特别难过的是,因为她孩子吐完奶以后,又吸到肺里面,马上孩子就窒息了。孩子抢救过来以后已经大脑缺氧,脑瘫了。所以说,当孩子生下来以后,TA就是没有吐奶,你也给TA揉一揉板门穴。

刚生下来的孩子,我们可以清补脾穴和揉板门穴。

孩子吃多了,积食,可以清脾胃。
怎么看出来孩子积食呢?TA的舌苔一层白,白面一样,白腻白腻的,这叫积食。就可以整个往下推,从腕横纹,一直推到大指指尖。

治疗孩子的咳嗽,不是光治肺,好多孩子的咳嗽是积食咳,吃多了,开始咳嗽。而且还有一部分孩子,咳嗽三个月,甚至半年都不好。怎么治咳嗽,就是治不好。

三字经派的创始人李德修先生,治疗过一个孩子就是久咳不愈,怎么也治不好。他给这个孩子补脾补了一小时,从此这个孩子的咳嗽就好了。所以说,很多孩子的咳嗽是跟脾胃有关系。要注意饮食。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吃什么TA就咳嗽。

为什么有的孩子推拿以后已经不咳嗽了,忽然间又咳嗽了,我就问孩子的妈妈,“你是不是给TA吃水果了?吃生的东西了?”。果然,一吃就咳嗽。所以大家还要注意调节饮食。

最后,我们来复习一下。
脾穴在大指的第一关节和指尖,最好是来回推,清补脾。
胃穴在大指的第二关节,胃一般是清。
大鱼际里的下三分之一处是板门穴。板门穴专门对付婴儿吐奶。

点击这里!观看陈姥姥视频讲座

你可能感兴趣的:(2.陈姥姥小儿推拿入门二:常用穴位-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