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之“人格特质”

        今天的课老师接着上一讲的MBTI性格测试把我们再往前带了一步,这次的课将围绕人格特质的认知和有效管理来展开。

        经过上次课《MBTI性格测试》,我们知道了性格是我们自己面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伴随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根据我的理解今天所讲的“人格”则是以性格作为内核的处世外显形式,是我们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


        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对于目前人格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们达成比较一致共识的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简称为大五人格,这五种人格的特性如下表:


        这五类人格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显现的程度比例不同,利用网上的测试工具,我自测下来我的五类人格的分布情况如下:

图一为测试结果:

图二为测试结果的解读: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我自己的五类人格是属于低外倾性、高宜人性、高尽责性、低神经质、低开放性,对于结果的解读描述,与我自己目前的认知还是比较一致的。

        为了便于大众的认识理解,有些学者也把人格简化分为“内控性人格”和“外控性人格”这两大类,根据我的理解,关于内控性人格的总结性描述,最近热映的《哪吒》中的主角哪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类人有着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处世态度,这类人觉得只要努力、依靠自己能力,事情就可以掌握。


        外控性人格的总结性描述,在我理解看来就是有着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处世态度,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就是"半个圣人"的曾国藩。


知道自己的人格特质有什么用呢?

        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对自己越了解,越可以通过研判形势借力顺势而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综合的资质能力都差不多,但是每个人也都会有突出的一些特质,那么知道自己的特质,同时找到适合该特质发挥的场景,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可能脱颖而出呢?

        老师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给出了科学解释,我们人的行为决策有两个回路,一是属于自身特质的“本能回路”,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理性判断的“思考回路”。举个例子,你在街上走,这时突然有一辆车呼啸着向你冲过来,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闪,这就是在我们的意识系统里,“本能回路”是第一优先的;至于躲过车后,你是选择骂上几句,这是第二位的,这就是“思考回路”。

        相对于意识系统内的第一优先位“本能回路”,“思考回路”的反应是比较慢的,因为如果这个第二次级的“思考回路”比本能防御出现的快,你遇到危险不是先跑,而是停在那边先骂,那么拥有你这个基因物种基本上也就灭绝了,所以逃跑是本能的力量,骂是理性的选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特质在适合的场景里是可以做到本能反应的,那么站在工作角度,别人可能需要理性系统权衡再三做出的事,在适合的场景下你利用自身特质可能出于本能回路一下子就做到了,因为我们的心理活动都是连贯的,由此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我们的特质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职业优势。

        就像内控性人格的人有“刚”的特质,那么有挑战性的岗位可能就更利于这类人的能力发挥,而外控性人格的人有“稳”的特质,那么就更适合从事环境比较稳定,例行化程序比较高,作业流程有标准的工作。

        人格特质不分好坏,只是特点不一样,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那片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像老师最后给出的例子:在互联网三巨头的BAT中,马云的特质属于豪放型,阿里的企业基因本质上就是贸易,他豪放型的特质非常有助于贸易事业的开疆拓土;而李彦宏则是他的相反面,他的特质属于安静型,所以早期以技术研发(需要安静特质)为支撑的百度在他的带领下也取得了成功;特质介于马云和李彦宏之间的马化腾也在适合自己特质的环境中依托提供娱乐服务也获得了成功。

课中一些启发性的句子

1、人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是做通才,还是做专才,也就是说是走专业路线,还是走综合管理路线,都和人格特质有关。

2、所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选择特定的管理方式,选择特定的工作,有助于你扬长避短,把本能的东西做到极致。

3、如果你是一个有“外控性”特质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找那些环境比较稳定的工作和岗位;如果你是有“内控性”特质的人,你就应该寻找一些有挑战的工作。

我的学习思考

1、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是我们想要做出有效改变的重要第一步,找到合适的环境,发挥自我的特质所长,所得到的提升将远比费力补短来的行之有效,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2、了解自己很重要,但是懂得分析外部环境同样重要,想要利用自身特质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首先需要识别眼前的“势”是否凭自己目前的能力可以借用,再者这个“势”是春天的春风,还是夏天的龙卷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自己之“人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