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万顷《春日池台》:日影飞花殿,风纹积翠池

有个成语叫“恃才傲物”,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仗着自己的才华,看不起别人,往往喜欢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最终损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我就喜欢看中国流传下来的这些成语,非常有意思,几乎每一个成语就包含着涵意隽永的故事,讲述着一个意味深长、颠扑不灭的道理。成语实在是个宝藏,值得我们去常常挖掘。

话说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由于实在厌倦于高丽国的挑衅,趁着其国内陷入混乱的时机,大唐皇朝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郭待封、薛仁贵等水陆诸军进攻高丽。本来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进行着,但是大好战机却因为一封“讨伐战檄”而功亏一篑。

原来,李勣在准备进攻平壤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就命令自己的秘书起草晓谕大义的战斗檄文。本来,这是古代战时攻心战术之一。可惜,此秘书为了逞一时快意,卖弄才情,在写作《檄高丽文》之时,“不慎”泄露了军事机密。他把高丽疏于防守的军事漏洞也写进檄文中,一句“不知守鸭绿之险”,让高丽国改进了军事布署,移兵鸭绿津,让唐朝大军无法轻易渡江而战。

李勣的这个“作死”的秘书不是别人,正是今天这首诗作《春日池台》的作者元万顷。听到这个名字“万顷”,是不是想象以为是一个“狗大户”的感觉,然而并不是。事实上,人家祖先是真正威风过的,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七世孙。《旧唐书 文苑》中记载:元万顷“善属文”,以“秘书”起家,所以写起公文来是又快又好,但是他有个毛病,性情疏旷,总是喜欢在文章里卖弄自己的才情,别人指出,也是屡教不改。终于,闯下大祸,要不是皇帝开恩,早被砍头丧命。

《春日池台》

【唐】元万顷

日影飞花殿,风纹积翠池。

凤楼通夜敞,虬辇望春移。

这首在《全唐诗》中又名《奉和春日池台》。元万顷大抵是“秘书”做惯了的,其文章通晓畅达,气势流利,反而比其诗歌更有意思。其存诗四首,其中一首还在和上官仪“打官司”。想来,其脑筋和精神都放在了做文章上了,诗成了“小道”。

开首两句“日影飞花殿,风纹积翠池”,在写法上毫无新意,走得是他人走过的套路。诗人在特定的情景之下,按照惯常的写作路子,首先描写眼前的景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宫廷写诗的悲哀之处,毕竟小心无大错。能够赞美的,绝对不会挑剔;能够颂扬的,绝对不去砸场,这是“生存”的要义吧。

飞花殿和积翠池,大抵都是宫中建筑物,据此名称推断,大概皆是皇宫中人用来消闲或聚会之处。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一年,上宴洛阳西苑,泛积翠池。”所以,此处描写着眼点,“日影”或者“风纹”,基本上都是写此时此刻,宫中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象。太平乐趣,不外如此。

在这里,稍微使人感觉新颖的,到是一个“风纹”,有点儿趣味。完全想象得到当时景象,风吹动池水,荡起层层涟漪,既可以理解为风吹而起水的波纹,也可以夸大一些理解为整个池面仿佛被风给纹上一层纱似的东西。此处之“纹”既可为名称也为动作,尤其灵敏活泛,读来充满生气。

最后两句“凤楼通夜敞,虬辇望春移”,就显得明白清晰起来。基于上面所写的美好风光,诗人在此把它落到实处。凤楼,指宫中的宏伟建筑,飞檐翘壁恰似凤舞九天。虬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因为装饰有小型龙形图案,故称之为“虬”;虬,小龙也。望春,有说当为望春宫,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言其和积翠池同处一地,都在东京神都苑内。

在如此大好时光里,宫中当然少不了举办宴席,于是建筑的门窗时常被打开,人们常常通宵达旦,痛饮烂醉,不知今夕何夕。哪里的春光好,人就移往哪里,追逐着春天里的好光景,所有的人誓要把快乐进行到底。

所以,对于此处的“望春”一词,既可以理解成现实之中的望春宫,也当然可以认为是人们追逐着春光。特别是后面一个“移”字,点明了人四处张望着的神情,只要发现哪里有美丽的景色,就蜂拥而去观望欣赏的样子。如果是宫外,当然是指向无数民众,此处既然加上特指的“虬辇”,那么只能专门对准天子一人而言。

这首诗很平淡,完全可以忽略无视掉。然而,我们之所以偏要欣赏一下,只是为了观察一番诗人曾经的生活片断。漫长的岁月,无尽的历史,其实不过是一些平凡到极致的日子所组织而成。那些非凡的传奇,毕竟大多只是存在于时光的深处,只有费心尽力才能寻找探索到一二;而那些伟大和奇迹,却并不属于平常人的我们。所以,才要读诗,读那些散淡日子里的寻常生活,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的乐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万顷《春日池台》:日影飞花殿,风纹积翠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