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蝉联全国前三,“苏南边角料”张家港是如何逆袭的?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东线战场炮声隆隆,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扑江苏张家港双山岛,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中,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从此,张家港这片土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62年,由常熟和江阴两地划出的23个公社和1个国营农场“拼凑”成了张家港市的前身沙洲县。自诞生之日起,张家港就被调侃为“苏南的边角料”。

确实,沙洲县初设时,全年总产值只有3000万元,全县只有一部柴油机发电,80%的农民住在草房里。“聚精会神想富,理直气壮抓钱”成为了张家港人发出的最初呐喊。

但张家港人硬是靠着“边角料”闯了出来,从“一无所有”到明星城市。几十年时间,张家港蝶变新生,靠的是什么?

港口是张家港的历史底色

1965年,出于战备和分流上海港的需要,交通部第三航务勘察设计院在长江下游广泛勘察。而当时,沙洲县的张家港港凭借地理、水文、区位等多方面优势被选为理想的建港地点。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张家港港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成为长江流域首批对外开放的门户,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次年驶抵张家港。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

按理说一般港口城市,凭运输物流的“天分”就能发展得不错,但张家港不仅有天分,还有勤奋。它不满足于港口的兴盛,而是发展更为壮大的产业为港口持续赋能,沙钢集团就是张家港人引以为豪的例子,连续11年入围世界500强。

在苏州几个响彻大江南北的县级市中,有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上海邻居昆山等,但与几个同级别的县级市相比,张家港是最年轻,也是最能拼的。

1992年,张家港以一场誓师大会翻开了“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样样工作争第一”的“三超一争”奋斗篇章。在旁人眼中这自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张家港也有自己的底气——“张家港”,这个港不再是狭长的小河,而是货真价实的港口。时人眼中的“苏南北大荒”,却把目光牢牢盯在苏州市内、江苏省内乃至全国领先城市的王牌特色。

1995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交流会上,张家港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城市。

从“边角料”起步,到如今的超级县域,不认命就是张家港的命。

文化底蕴造就别样温情

近几十年来,张家港考古发掘挖出了两枚“重磅炸弹”——新石器时期的东山村遗址与唐宋港口黄泗浦遗址,两者分别入选2009和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紧邻海边,盐产自然丰富。西汉前期,吴王刘濞开掘盐铁塘,专门运输国家垄断经营的盐铁物资。这条上起张家港杨舍,经常熟、太仓、上海汇入吴淞江的人工沟渠,是江南运河史上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大工程。

如今的塘桥镇鹿苑地区建有一座东渡苑,纪念唐代高僧鉴真在此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是中日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东渡苑不远处,考古学家找到了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起航地——黄泗浦,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唐代日本遣唐使舶发着点。

张家港也是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晋唐至清代,境内的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书画家等明贤名家辈出,唐苑的大诗人钱牧斋,杨舍的清代史学家郭庭坚,恬庄的清代纂刻家杨沂孙等。张家港的土地上为此还留下了无数历史名人的清词丽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宋代杰出诗人杨万里、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施耐庵等名家纷纷吟咏张家港,在这里留下了履痕和翰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作6首抒写故乡的诗作,皆为写张家港境内的香山。这些都成为张家港抹不去的历史和文化印记。

2019年底公布的中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中,入选的只有10个,张家港是其中之一。然而,和张家港一起入选的,有深圳、杭州这类一线发达城市。

去年,张家港又轻松蝉联“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第三,获评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唯一六连冠的县级市、联合国人居奖......炸裂的荣誉一箩筐。

在诸多沿江城市中,张家港的历史并非悠久,文明并非璀璨,却有如“后浪”般地奋勇向前。文化交错形成了包容的城市性格,使得无数新张家港人源源不断地加入这一群体,因为这座城市让他们相信:脚下的沙洲不惧巨浪,更不惧年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02蝉联全国前三,“苏南边角料”张家港是如何逆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