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马道婆的生财之道

《红楼梦》里写到了不少出家之人,和尚啊,尼姑啊,加上如妙玉这样的带发修行之人。既为出家,当是“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其实不然,正如妙玉所喜签名“槛外人”,到底是在槛外,还是在槛内,或者哪边是槛外哪边是槛内,原也难说。

至少从书中所及的这些“槛外人”来说,是几乎没有一个是身心俱在槛外的,甚至往往是“名在槛外,实在槛内”,念的是“阿弥陀佛”,想的是红尘俗事甚至肮脏勾当。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另一个是馒头庵的主持尼姑净虚。净虚我们此前已经说过一回,此处专门聊聊马道婆。 

这马道婆,听听称呼,好像是道教的,所擅念咒画符,也似乎是道教的戏法,但出口讲的却是“经典佛法”,于是就有点搞不清她到底是信奉什么教或者代表什么神佛了。

但这也挺符合民间的习惯,反正玉皇大帝与西天如来佛关系也挺好的,并且马道婆说道是道,说佛是佛,也正符合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形象。

那天她来到荣国府请安,正赶上宝玉因为调戏王夫人的丫鬟彩霞而被气不过的贾环拿灯油烫了脸,贾母、王夫人、赵姨娘等人正为此不开心。

贾母、王夫人不开心也就罢了,毕竟宝玉是她们的心头肉,给烫毁容破相了可怎么办?赵姨娘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祸是贾环惹的,王夫人找准对象,没骂贾环,而是怪在“教子无方”的赵姨娘头上。

但荣国府的不开心,却让马道婆很开心。因为她此来名为请安,实际上是另有目的:要钱。

宝玉烫伤,就为她游说贾母她们心甘情愿给钱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马道婆)又向贾母道:“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

听这一说,老太太自然要问怎么化解,这就入了马道婆的轨道了:

“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然后她告诉贾母,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只要“虔心供奉”就行;怎样供奉呢?除了香烛供养外,“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昼夜不息。

贾母问这样供奉要多少油(也就是多少钱),马道婆说了“随心意”,但又提供了参考:

“象我们庙里,就有好几处的王妃诰命供奉的: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她许的多,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那海灯也只比缸略小些。锦田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不过二十四斤油。再还有几家也有五斤的、三斤的、一斤的,都不拘数。那小家子穷人家舍不起这些,就是四两半斤,也少不得替他点。”

最后一句当然不具备参考价值,无非是告诉贾母“不要想供奉太少”而已。像贾府的位势,尽管已经不是“公”了,当然也就该是比王、侯府稍次一等罢了嘛,也就是说,按照南安郡王府48斤油,锦田侯府24斤油,那荣国府总也得12斤油吧?

但你想啊,每天12斤油,是个什么概念(到底点不点完,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不想去核算在成书的那个时代需要多少钱,反正贾母听了之后,反应是“点头思忖”,就是说,一时决定不下来。

那马道婆却反应很快,一看老太太这副情状,就知道是在用油上吃不准,于是马上告诉老太太:

“若是为父母尊亲长上的,多舍些不妨,若是象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

这话干吗不在前面一下子说掉?

当然是因为她心里想着最好是老太太满口答应用12斤油,但一看老太太犹豫,只怕这生意泡汤,赶紧主动提供折扣,就跟商家“回报”消费者似的。

果然,老太太一听已经接近穷人家,就决定了,按每天五斤灯油的标准为宝玉供奉那位西天的菩萨。

听到贾母的决定后,马道婆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慈悲大菩萨”,恐怕主要是在欢喜,一件生意又成啦!

不过吧,无论如何,她让老太太开心了些,尽管其实属于做生意,总也算是件功德。然而,接下来她为了让赵姨娘开心,同时也做桩生意,却干下了极缺德的事。

 马道婆在荣国府很熟,包括跟赵姨娘。

明明已经在贾母那边赚了一大笔,马道婆却又贪图赵姨娘那边并不成样的两块鞋面。据此一节,就已可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她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果然,她俩由为赵姨娘在药王(菩萨变药王了)跟前上供说到贾环,由贾环说到宝玉,由宝玉说到王熙凤不把她放在眼里,赵姨娘的满腔郁闷都说了给马道婆听。

马道婆却又捕捉到“商机”了。她说这是“你们没本事”,“明不敢怎样,暗里也就算计了,还等到这如今”。

这办法与对对待老太太如出一辙,果然又把赵姨娘给引上了道。不过,等赵姨娘问她“怎么办,马道婆却又念上了“阿弥陀佛”,说“你快休问我,我哪里知道这些事。罪过,罪过”。

你道她是心生慈悲之念?错了,她只是要引赵姨娘说出“报答”来,由此可见,马道婆对赵姨娘的实力并不十分乐观,必须说清楚了才行。

赵姨娘是了解她的,听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她说“你又来了”,表明这做坏事之前口宣佛号,实在就是马道婆的例行公事,就如据说鳄鱼吃食物之前总要流眼泪一样。于是回以“难道还怕我不谢你”,但马道婆还是不安心,进一步收紧:

就便是我希图你谢,靠你有些什么东西能打动我?

听上去她像是在说她并不指望能从赵姨娘那里拿到什么好处,事实上她却是在确认:我帮你做这件事,你能给我多少好处?

于是赵姨娘摊牌说“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

话说到这份上,咱们不来骂赵姨娘,就说这“诚意”是尽够满了吧?马道婆也摊牌了,却仍说:

“那时候事情妥了,又无凭据,你还理我呢!”

她是做生意的大行家,非得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行!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对姨娘的信任度很低,另一方面可见其贪婪。

于是,嫉恨凤姐与宝玉盖过一切的赵姨娘,把多年积攒的私房钱和几件衣服簪子都给了马道婆,又写了五百两银子的欠条。

至此,马道婆达到了目的:

马道婆看看白花花的一堆银子,又有欠契,并不顾青红皂白,满口里应着,伸手先去抓了银子掖起来,然后收了欠契。又向裤腰里掏了半晌,掏出十个纸铰的青面白发的鬼来,并两个纸人,递与赵姨娘,又悄悄地教她道:“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

见了银钱,这马道婆就不顾“青红皂白”了,什么都答应,也就是什么事都肯干了。她可忘了,她还是宝玉的寄名干娘呢!

虽说只是“寄名”,好歹也要叫她一声“干娘”;寄名是为了保宝玉平安,如今要害他命的却正是这干娘!

她告诉赵姨娘如何行事,还提醒她不要害怕。但令人害怕的正是她自己:

两个纸人是她从裤腰里摸出来的,就是说,这害人之物是她身边常备的,要用的时候就拿出来。

你说,这是多么可怕!她可真是“坏人变老了”的典型啊!

哄老太太供奉神佛护佑宝玉的是她,搞邪门外道要害宝玉命的也是她;一会儿是“道婆”,一会儿是“巫婆”

只要有钱,她什么都肯干。 

其实类似于“满口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多得很,且一点也不夸张,只要有利可图,管它害不害人。这实在值得我们警省啊!

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朋友们觉得妥否?欢迎讨论!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让更多的朋友看到“陈想书语”,全网同名,共读经典。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马道婆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