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饶古道:同春亭

同春亭在浙岭山头上,据说,是乾隆乙亥年婺源漳溪人王士镜捐资所建,路边就可以看到拾级而上的古道,像是去朝拜一座圣殿,视觉上相当壮观。

同春亭

走到同春亭前,豁然见此惨景:两块书写着“同春亭”的门楣石匾已经被盗,石块散落一地,我来的时候已经在网络上得知此事,有心理准备。

同春亭门楣被盗现场

不过,这个案子现在已经破获了,警方已经抓获三名嫌犯,其中一块偷盗时打碎了,另一块被拿到江西销赃,但未能卖掉,随后扔到河中,痛哉!

地上散落的石块

古道从同春亭穿膛而过,我喜爱这一路的石亭,本来,大可以随便搭个雨棚应付一下,却非要建个那么庄重、那么规整、熨帖的石亭。行路人在亭内倚墙而坐,让两条疲惫的腿舒展开来,喝点水,吃口干粮,眯一会儿眼,为下一站积蓄力量。即便对着陌路人又何妨?同是天涯陌路人,相见一笑,家长里短,唠上一会,劳累顿释。临行,互道一声珍重,那是一种让孤寂的行路人倍感温暖的人文关怀,何至遮风避雨那么简单?

亭内堆放有一堆的石块,大概是当时遗留下来的边角料。

石堆旁边还残留篝火的痕迹,这几个人大概是天冷的时候来的,应该是现代人所为。

穿过另一道门,古道在延续。

透过亭内的窗子往婺源方向看,已经可以看到山下的村落了,最近的应该就是浙源乡的岭脚村,若是顺势下山去,可绕道晓起、江湾回去,但时间不允许,以后吧。

透过窗子看山下的岭脚村

我知道同春亭附近还有个破败不堪的茶亭和堆婆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眼下这间小房子。据说,它的历史可以上朔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相传,有位方姓老妪,人称方婆,她只身来到浙岭头开荒种地,并搭建了一个草棚,每日里在棚中为过往行人商旅施茶,且分文不取,后来大家捐资建了一座准木结构的茶亭。

不过这个故事我相信,其一,2012年,清代竖立的《堆婆古迹》石碑重新被发现,现存于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其二,我常在徽州乡下向村民讨水喝,经常是奉上甘醇的茶水,感觉他们都像堆婆。

这就是著名的吴楚两国,也就是现在皖赣两省分界碑——吴楚分源。独自一人,没办法来张 “若木到此一游” ,遗憾。再往前,杂草丛生,古道彻底荒芜了。来回走了一下,一会儿江西,一会儿安徽,纵横两省,只在瞬间。

吴楚分源界碑

据说石碑是清代婺源书法家詹奎所书,原石碑现存婺源博物馆内,上面一块是仿制品,不过那块隶书临摹的也不错,碑上附着了各色大概是菌类的衍生物,形成花斑,煞是好看。

界碑上的花斑

从网上下载一张旧时同一地点的照片,感觉还是原石碑的字迹更有力道。这张照片的拍摄年份不详,看着装应该是上世纪中叶,也就是五、六十年的光景,可以看出,即便那时徽饶古道还是一条重要通道,而现如今却香花已尽,物是人非,嗟乎!

再过去见一堆废墟,有资料说,吴楚分源碑的边上还有座万善庵和五猖庙,都是建于明代,都在修建松珍公路时拆除,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眼下这堆废墟......

同春亭附近的废墟

下山的时候,走在路上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穿越时空后的顿悟,有点哀伤,但更多的是平静,正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图片发自App

漳前村一带徽饶古道的示意图。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徽饶古道:同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