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运动伤”这个坑里呢?

        个人理解运动伤就是运动的时候受的伤,主要集中在运动员身上,跟普通老百姓沾不到什么边,老百姓为了生活奔波劳累受伤肯定有,但是硬说运动造成的就有点牵强。

        学生时代会的运动项目好像就跳远、跑步、篮球、足球,细想还真就这几个。跳远和跑步纯粹是靠天赋,没有刻意练习,水平可想而知。打篮球的初衷是想着一米七五的个子不打可惜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身高根本不算啥。踢足球的兴趣是1998世界杯勾起来的,记忆中在巴西,那首主题曲很催人奋进。由于篮球、足球技术含量比较高,空有短暂激情,一直停留在入门水平。由于篮球、足球都是对抗性运动,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主要集中在肩、腿、踝关节,踝关节是受伤最多的部位,那时年轻,也没怎么当回事,用冷水冰一下,跛着肿得像馒头的脚丝毫不影响吹牛谈天。

        人到中年,也不敢搞这些对抗性的运动了,一是体能确实跟不上了,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记得一个朋友谈打篮球的三个阶段,十几岁的时候你跳得高、我跳得比你还高,二十几岁的时候你跳得高、我跳得和你一样高,三十几的时候你跳得高、我看着你在头上飘。二是一旦受伤恢复很慢,年轻时一个星期能消肿,半个月瘀血能散,现在半个月肿都消不下去。于是乎选择跑步,没有对抗性,没有比分的困扰。步频步幅随心所欲,距离时间自由支配。

        以为终于找到了廉价有实惠的项目,从此可以跟运动伤say goodbye了。可还是受到了惩罚。

        我跑步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不做热身运动,认为前面跑慢点就当热身了,可是一旦跑起来最初的配速永远是最好的,完全就是一副冲刺的节奏啊!

        第一次受伤是足弓,那次是想跑一次半马,绕着东湖绿道跑了十八公里,足弓突然开始疼起来,就像有人从中间掰断了一样,只要一用力就钻心的痛,当时很沮丧,因为离目标很近了却不得不放弃,心有不甘!受伤后就没怎么运动了,大约休息了三个月,后来慢慢恢复了,现在这个部位暂时没有再出问题了。

        第二次受伤是足根,应该是跟腱吧!隐隐的痛,不影响走路,但是跑步或者按压就会痛。当时也咨询了一些医生朋友,他们说是无菌炎症,不用管它,自己会好的。这个名词我不是很懂,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像为不怎么痛了,就没有管它,现在这个毛病暂时也没有了。

        第三次受伤的膝盖,全马跑了十八公里,走了二十四公里。完赛后下楼梯很痛,感觉大腿和小腿脱节了,刚开始觉得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总是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行。可是这一次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才恢复,在那次之后试着跑了几次,几乎都是两三公里之后就开始发作,只能终止运动。有一次一天走了差不多一万多步,膝盖也开始疼起来。这一次我是真的吓到了,以为不仅要跟跑步说拜拜,更有可能会落下后遗症,这辈子可能膝盖就废了。带着这样的担忧一遍遍的尝试更远的距离。每一次都是感觉腿不舒服就停下来,这样练习了几次现在终于突破十公里了。

        回首自己的受伤经历,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训练。训练没有计划,想起来了就穿上鞋开干,距离长短也是看心情,对时间的要求是越开越好,要不怎么好意思发朋友圈啊!对自己的身体盲目的自信,现在很多运动App都有跑前热身、跑后放松的教程,跟着做就完了,时间就几分钟也不长,但总感觉耽误时间,有这时间可以多跑两步了,忘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教诲。

        如何躲开这些坑呢?科学二字不能忘。如果真想长久跑下去就一定要科学训练,跟着教程逐步提高水平,结合身体情况及时调整目标,跑步圈里经常听到马拉松最后几百米倒地不起的,酒后跑步丢掉性命的,为了一次PB把腿跑废了的。跑步圈里也有普通选手330完赛的,每天坚持十公里长跑的,泡沫轴、筋膜枪、心率带、运动表等装备齐备的。

        跑步注重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不是“拿青春赌明天”的项目,为了跑得更远、运动得更久,千万别掉进“运动伤”这个坑而不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否在“运动伤”这个坑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