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阅读启发

2021年第21本书《贫穷的本质》,豆瓣评分:7.5

作者:2019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印]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埃斯特·迪弗洛

这本书感觉主要是毁在了翻译上,以至于评分并不高,书中的观点相对于扶贫而言应该算是很有价值的,配得上高分。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两位作者为了弄清楚为什么会贫穷,贫穷优惠导致那些特定的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的“贫穷陷阱”的怪圈,他们花费了15年的时间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研贫困人群最敬重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食物、健康、教育、生育、保险、小额信贷、储蓄、企业家、政治政策9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哪些人是贫穷的人?

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陷阱,前路不明……

为什么贫穷?

在食物方面:

他们其实吃得饱,他们会把钱花在好吃的肉食、烟、酒,茶等,甚至一些垃圾食品;会花在面子工程上,比如红白喜事上,他们还会把不宽裕的钱花在娱乐上,比如买一台电视机。

穷人和普通人一样,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也会进行“消费升级”。

启发:

粮食援助的思路是错的,正确的做法是解决穷人家的孩子在头几年能得到更好的营养,那么他这一生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所以,正确的的食物援助,不是大量提供便宜的粮食,而是针对孕妇和儿童发放高营养的强化食品,为学龄儿童提供膳食均衡的营养餐,给他们进行系统化的抗蠕虫预防等等。

在健康方面:

穷人更倾向于购买昂贵却没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因为政府医疗机构的不作为,所以他们更相信没有牌照赤脚医生,相信巫医。

往水里加消毒剂就可以有效防治痢疾,但他们都不愿意,因为他们觉得太麻烦,而且由于做这件事情的收益并不是马上见效,而是在遥远的未来,当下只有付出成本,就很难坚持下去,就像我们很难做到天天锻炼身体是一个道理。

启发--解决办法:

1.在每个村庄的水井旁装一个消毒器,每个人从这里打水时,只需要随手转一圈消毒器,就可以释放一些氯元素,从而得到氯化水,这大大提高了消毒剂的使用率。

2.提供激励方案。给孩子打疫苗这件事,家长们明白打疫苗的好处,但是他们总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事情,无限期拖延,结果最终完成率很低。研究人员给每次来接种的人奖励2磅干豆子,效果立竿见影。

在教育方面:

他们愿意送孩子去上学,但是由于贫穷,他们很容易就让孩子辍学回家干活,而且由于教育的回报周期长,他们一般看不见未来的收益。

在生育方面:

他们愿意生很多的娃,因为他们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他们知道不确定性,培养一两个孩子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所谓越穷的人生的越多,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在保险方面:

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观念,因为觉得没有用,他们劳动力价值低、不稳定,商业保险提高了对他们的保费,导致更少的人买保险。

在小额信贷方面:

他们宁愿在明显以高利贷借款,也不愿意想银行机构贷款。一方面银行觉得很难控制风险,或者说风控成本高,所以他们并不太愿意给穷人贷款,而民间借贷,有民间借贷的“套路”,他们对风险的控制有一些“非常规”的方法。

在储蓄方面:

他们几乎储存不了什么钱,因为突发情况太多,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以至于他们根本存不了钱。他们的存钱的方式可能是一块砖一块砖存起来的,就是把空余的钱买成砖头,于是在穷人区,经常会看到很多的“烂尾楼”。

在创业方面:

他们有创业思维,他们创业的奇迹只在起步之初,从1美元到100美元或许可以做到,但是从100美元到10000美元,可能就很难做到了。

他们更倾向于用赚得的钱来谋取一个稳定工薪职位或政府部门的工作。

在政治政策方面:

方向不对,制度不对,方法不对,贪污腐败问题没解决,无法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启发1:常识决定命运

对于每天收入低于99美分的穷人来说,常识在决定命运。当收入低于一定程度后,所获取消息渠道都要花钱,比如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人所能了解的常识,穷人很难了解和知道,更麻烦的是他们无法判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启发2:马太效应

贫穷不仅仅是缺钱,而且是人丧失挖掘自身可能性,会产生马太效应式 “贫穷陷阱”,穷者愈穷。

尽管穷人也充满生活智慧,但信息缺失导致错误观念固化,很容易会拒绝保险、低成本贷款、存钱、援助等预防和先见方案。

启发3:人越富有,越容易做更正确的决定

富裕带来的最大优势是 “很多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而且因为稳定和充足,有更多选择权而获得耐心和长久眼光,于是能够越容易做更正确的决定,能够延迟满足,为未来而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的本质》阅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