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出声音,人人都能输出的时代,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论是考试中的作文,工作中的报告,尤其是从事文字相关工作的新媒体人,学会写作,天地宽。
关于教授阅读和写作的书籍看了不少,干货也看过很多。但是真到用的时候,往往会顾此失彼,在把脑海里的想法付诸笔端的时候,就忘记了那些所谓的写作知识,变得自嗨起来。
当然,写作水平还是原地踏步,然后再去学习又再没法实践。可能这也是很多人放弃写作的原因吧,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了没有收获。
如果你也是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或者有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这本《写作工具》特别实用。
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写作者案边必备的50个写作技巧”,看目录果然有有“写作工具50”,随手翻了几页就觉得这本可以慢慢地学起来。因为看起来非常简单,又实用。
在《写作工具》这本书里,把50个写作工具分为四个部分,写作基础、写作中的特殊效果、高效模板和有益习惯。
·写作基础部分,是讲针对一些词、句、标点和语态、语序等修整,以使文章在规范的基础上更加讲究,更加吸引人。
比如,其中 一个工具就是“调整语序,实现强调。”
作者给出的诀窍就是“把想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句子的结尾。”调整语序,把重要的词放在句首或者句尾,更会激起人们的兴趣和回味。对语序强调做得最好的当属诗人,每一行,每一句甚至最后的一个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到这里的时候,虽然对这个工具不是很陌生,但是这种对于写作的虔诚,认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折服。很多时候我们都自信与于自己的表达能力,认为可以讲清楚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故事,却没有花太多心思在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上面,尤其是对一字一句的斟酌,值得学习和反思。
第一个写作基础的部分,帮助读者梳理那些基础的词、句、段落的表达策略,还需重视起来。
·第二部分则讲了一些让作品更简洁、清晰、富有创意和说服力的写作方法。新颖的表达、借助别人的妙语、带有目的地选择写作元素等等。
学习这些写作工具之后,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看作者是如何运用的,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的同时,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以便真正吸收书中的内容,为己所用。
·第三部分是高效模板,重在告诉我们可以为组织、构建故事及报告时候的方法。
在学习到实打实的干货知识的同时,《写作工具》这本书中每一个工具之后的“写作工作坊”部分, 是引导读者去练习所用。全书有超过200题的练习题目,都是紧扣作者写作工具而来的,充分地利用起来的话,相信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进步。
比如在写作工具24做好计划再下笔中,作者强调文章或故事的结构重要性。如何让读者们记住整个故事,给作品的各组部分取名字是个很好的方法。
一般在写作的时候都需要先列出写作大纲,以保证整个作品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但《写作工具》的作者更进一步提出反向大纲的说法。先写故事的初稿再写大纲,写一个写作计划,让初稿与大纲相辅相成地完成,从计划中可以看到故事的整个大框架。
这个工具后面的“写作工作坊”的练习有5个。其中两个印象深刻,一个是找出去年自己写得最长的文章,把每个部分进行标记,并给它标上标题和副标题。
还有一个是在接下来一个月内读的小说,注意它的结构。在别的作品中识别总结结构,提高对自己的章节标题的把控能力。
·《写作工具》的第四部分讲述了有助于高效写作的一些日常生活惯例。
在日常生活中打开五官,收集线索,这也是很多人的习惯。书中还有多个值得学习的有益习惯。
比如,把拖延变成预演。很多人都有内心拒绝,想要推迟任务的拖延症。这样的定义会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是把拖延当预演,在没下笔的时间里在头脑中写作。“想要落笔有文字,必须脑袋中有文章。”
构思重要,但是尽快落笔也得重视,过多的研究和思考,反而会适得其反,尽早下笔和把写作变成常规日常,都是高效写作的好习惯。
《写作工具》这本书里都是对写作者有用的写作技巧
,就像手工艺人手上趁手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止可以帮助读者克服写作障碍,对一些想要精益求精的写作者有更新颖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阅读是一项大众化的技能,相反,写作则被认为是一项艺术。”深以为然,阅读,一千个读者一千种看法和想法,而写作却不同。写作出来的作品是要给别人看的,当然日记隐私信件除外,写作属于输出, 不管是个人表达,对外界的思考,还是价值观的输出,写作都是一种可以联系并且可以匠人思维慢慢成就的艺术。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把写作当作木工活,把这本书当成你的工具箱,一个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借出一个写作工具的箱子。”
看过之后,确实是这样,书中的50个写作工具,我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工具来使用,就像一本查找成语的词典,没有它也行,但是有了它之后锦上添花,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
对于写作者来说,《 写作工具》这个实用的工具箱子,备在手边,随用随取,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