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纸条引发的思考

一张写满童真的小纸条

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上面这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

不知道看到这张纸条的你第一时间是什么反映?可笑?还是可悲?亦或是啼笑皆非。

好笑吗?确实有点滑稽,但可笑之余呢,我却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留守儿童提出的建议过分吗?

大部分人,如你我,可能第一时间看到这样用回绝如此直接、要求如此直白纸条,觉得有点无理取闹甚至过分,站在某单位的角度看:我们是来献爱心来关心你们的,你拿我们当什么?父母?还是大发善心的富豪?

再回过头想一下?一群留守儿童,大家注意,是“留守”儿童,而不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最缺什么?他们并不缺“书和文具”,而是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虽则家中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能关心和照料他们代沟的。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老人们并不知道儿孙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一样。其实某单位这个充满爱心的举动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单位领导和志愿者的观念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跟“希望小学”和“贫困山区”孩子捐献他们急需的书和文具一般,他们搞错了捐赠的对象,而且也并不了解“留守儿童”内心真正的渴望,所以闹出以上让人尴尬和哭笑不得的场面。

这次捐赠事件,让我们学到,如果爱心不分清场合和对象,以及受赠对象内心真正的需求的话,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其次,这张小纸条背后其实也折射出许多有关教育和社会的问题。

关于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这是属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均等造成的,是个长期的棘手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以及企业部门、通力配合,在本地制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留守儿童的父母得以留在孩子的身边。另一方面,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尤其重要。需要父母多抽出时间和精力倾心的陪伴。

而对诸如像“希望小学”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和文具固然值得赞赏,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献血”确实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更关键、更重要、更长远的是要让他们自己具有“造血”的功能。刚开始,造血和献血,同等重要,需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并最终让其自身具备造血功能。而且捐赠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只是一味的把自己认为好的物品强加给对方,还要真正体察到对方真正急需什么,如此这般,“对症下药”,方能皆大欢喜。

此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小纸条中,孩子们甚至直接让捐赠者给钱,这一从一个侧面也揭示出了社会现实的一面,这是一个一切向“钱”看起,唯钱是举的社会,同时也显示了教育的缺位,如此年纪轻轻的少年,思想却如此功利,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警惕。如果小朋友从小就被歪曲的“金钱观”所诱导,那等他们长大成人,面对的将是更加金钱至上、更加赤裸裸的现实。

再者,至于小纸条中提及的“王者荣耀”的游戏,好多小朋友游戏成瘾,饭可不吃,觉可不睡,但“农药”不能不打。并不只是一个个案而已,而应该是一个值得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有人说,这应该怪罪“王者荣耀”的开发者——腾讯公司,还有人说是老人监管不到位,其实打个不甚恰当的比喻,有人拿枪杀了很多人,那你觉得是“枪”有罪,还是“开枪的人”有罪。其实游戏也是一样的道理。

对于未成年的小朋友,爱玩本属人的天性,再加上和老人也玩不到一起,父母又不在身边,况且也不善交际,游戏所建构的虚拟世界自然成了不二之选。因为它不但能够满足儿童探索世界的欲望和好奇心,而且还能让其在打怪或做任务时获得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多重因素的叠加,自然更加愿意沉迷游戏世界无法自拔。

当然,目前我们看到的关于游戏的报到大都是负面的,其实世事无绝对。美国著名游戏专家和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用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游戏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能帮助人们拥有更满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强的社会联系及更宏大的意义,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游戏的力量,让生活变得像游戏一样精彩。

所以,游戏就像是人类手中的枪和核燃料一样,它既能制造出毁灭人类和地球的原子弹,也能被加以合理的利用、用于核电站造福人类。

儿童玩“王者荣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加节制,不曾被合理的引导到正确的方向。陪伴固然重要,但现在即便父母在旁,却是甩手掌柜,如果自己忙于自己的事务或者懒得监管,不加干预,甚至为了省麻烦,直接把手机丢给孩子,那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的未来,将葬送在你们、我们和他们的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张小纸条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