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古之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古义跟从并且)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是故无(无论,不分)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道之不传也(表句中停顿,助词,不译)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以……为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或师焉,或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焉,小学(古义是在小的方面学习)而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今其智乃(竟然)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学问和技艺)有专攻(专门的研究),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义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余嘉(赞许)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之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学问、主张)

④得道者多助(名词,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治国方法)

⑤策之不以其道(名词,途径、方法)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

⑦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2.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④或师焉,或不焉(动词,从师)

⑤孔子师郯子(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名词,榜样,借鉴)

⑦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3.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语气,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就是)

④以身作则(名词,表率,榜样)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连词,表顺承)

4.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在)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

⑤不拘于时(介词,被)

5.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第三人称代词,他)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③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④吾其还也(表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

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

⑥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强调,真是)

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这、那)

6.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B.“五经”是《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

C.“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D.“巫医”“乐师”是古代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指一个叫丁的厨工。

答案 B

解析 《乐》应为《易》。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通常我们把《诗经》的内容“风、雅、颂”与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童子,文中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D.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答案 C

解析 “文中指童子科考试”错,文中指“儿童;未成年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