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比较

    21中文类3班  夏双凤  2021410196

摘要:《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两部辉煌的巨著,前者为纪体通史之鼻祖,后者为纪传体断代史之典范,两书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关键词:《史记》;《汉书》;文学经典;异同

  《史记》和《汉书》同为史传著作,,前者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历代学者的重视,后人对这两本书有很高的评价。由于作者所处时代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两书也各有特点。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也称《太史公记》或《太史记》,到魏晋之间才称为《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司马迁的祖上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是西汉著名学者,曾任太史令,学问渊博,曾想编写一部通史,但愿望没能实现就病逝了。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要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十分理解父亲的重托,决心以孔子作«春秋》为榜样,“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现实政治服务。司马迁,自幼受黄老思想的熏陶,又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教育。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广泛搜集旧闻逸事,考察风俗民情,足迹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不仅获得了极为丰富而新颖的史料,而且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为撰修《史记》作了充分准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尤详于战国、秦、汉。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共130篇。“本纪”是帝王以及左右天下局势者的传记,以编年形式记载历朝历代的大事件。“表”以时间为序,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历史大事,分世表、年表、月表。“书”以专题文章的形式记述典章制度和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八书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世家”记载有重要社会影响的诸侯王及显贵之家,也兼载少数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列传”主要记本纪、世家传主之外的人物。这五种体例互相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血肉相连的完整体系。综观全书,实以“本纪”和“列传”为其主体,故称之为纪传体。这种体例,为后来史家承认并仿效。从《汉书》到《明史》,尽管个别名目有所变化(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或门类不全(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无“表”“志”和“世家”),但均有“纪”“传”。可见《史记》纪传体的创立在史学体例上的影响之深远。

班固是司马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班彪,字数皮,,曾作《史记后传》,班固在此基础上,重新加工整理,开始撰写《汉书》。几年后,有人告他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其弟班超到京城为他辩白,明帝看到班固的书稿,颇为赏识,召见班固,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要他一面典校秘书,一面撰写汉史。从27岁到57岁,班固都忙于《汉书》的撰修,到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时,班固因窦宪案牵连被捕,死于洛阳狱中。这时《汉书》的主体部分已完成,只有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于是,和帝命其妹班昭参考东观皇家藏书补足八表,又命马续帮助班昭编写《天文志》,最后完成了这部维《史记》之后的又一历史巨著《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讫于王葬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记述了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自《史记》《汉书》问世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比较两书的优劣和班、司马二人风格的异同。通过各种比较,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在政治思想、写史目的、写作技巧等许多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由两人所处时代不同以及个人经历和学术渊源、政治思想不同决定的。

班固与司马迁在思想上的差异使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很不相同。司马迁是在身心遭受巨大创伤之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这就使《史记》全书充溢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爱僧,用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来寓褒贬、别嫌疑、明是非,为我们展示了一长卷有血有肉、光彩夺目的历史形象。而这些在《汉书》中则往往变成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了,班固的写作动机,停留在对一代史事的整理上,无意于抑扬褒贬:且受诏而作,多少有所顾忌,这正是其折衷主义的史学态度带来的缺陷,从而也使《汉书》与《史记》相比,生动性大大降低了。

在语言风格上,二书也很不相同。《史记》司马迁将来自各方面的材料熔铸于一炉,进行了改造制作和整齐划一,形成全书朴素、明净、深刻、生动的语言风格。同时司马迁注意从民间吸收一些生动活泼、形象精练的诊语、俗语、民歌到人物传记中,使其文字更加浅易动人。而班固出身于辞赋家,好用古字,力求雅伤,有时技库,论赞全用赋体写成,开六朝骈俪之风。正因他喜欢用古字古训,使《汉书》刚问世就有人感到阅读艰难,出现诸多注家。

《史记》与《汉书》都出自卓绝的历史学家之手,他们都具有史家的实录精神和正义感,所以,两部史书都歌颂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两部史书对于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帝王的荒淫、权奸的昏庸、外戚的专横都有揭露批判。不过,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揭露,《汉书》都远不如《史记》的广度和力度。这不仅因为《史记》是私修,《汉书》是官修;而且决定于作者的思想。司马迁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思想和进步历史观的伟大思想家,而班固则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

综上所述,《史记》《汉书》这两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21中文类3班  夏双凤  2021410196

摘要:《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两部辉煌的巨著,前者为纪体通史之鼻祖,后者为纪传体断代史之典范,两书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关键词:《史记》;《汉书》;文学经典;异同

  《史记》和《汉书》同为史传著作,,前者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历代学者的重视,后人对这两本书有很高的评价。由于作者所处时代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两书也各有特点。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也称《太史公记》或《太史记》,到魏晋之间才称为《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司马迁的祖上世代为史官,其父司马谈是西汉著名学者,曾任太史令,学问渊博,曾想编写一部通史,但愿望没能实现就病逝了。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要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十分理解父亲的重托,决心以孔子作«春秋》为榜样,“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现实政治服务。司马迁,自幼受黄老思想的熏陶,又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教育。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广泛搜集旧闻逸事,考察风俗民情,足迹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不仅获得了极为丰富而新颖的史料,而且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为撰修《史记》作了充分准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尤详于战国、秦、汉。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共130篇。“本纪”是帝王以及左右天下局势者的传记,以编年形式记载历朝历代的大事件。“表”以时间为序,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历史大事,分世表、年表、月表。“书”以专题文章的形式记述典章制度和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八书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世家”记载有重要社会影响的诸侯王及显贵之家,也兼载少数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列传”主要记本纪、世家传主之外的人物。这五种体例互相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血肉相连的完整体系。综观全书,实以“本纪”和“列传”为其主体,故称之为纪传体。这种体例,为后来史家承认并仿效。从《汉书》到《明史》,尽管个别名目有所变化(如《汉书》改“书”为“志”,《晋书》改“世家”为“载记”),或门类不全(如《汉书》无“世家”,《后汉书》、《三国志》无“表”“志”和“世家”),但均有“纪”“传”。可见《史记》纪传体的创立在史学体例上的影响之深远。

班固是司马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班彪,字数皮,,曾作《史记后传》,班固在此基础上,重新加工整理,开始撰写《汉书》。几年后,有人告他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其弟班超到京城为他辩白,明帝看到班固的书稿,颇为赏识,召见班固,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要他一面典校秘书,一面撰写汉史。从27岁到57岁,班固都忙于《汉书》的撰修,到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时,班固因窦宪案牵连被捕,死于洛阳狱中。这时《汉书》的主体部分已完成,只有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于是,和帝命其妹班昭参考东观皇家藏书补足八表,又命马续帮助班昭编写《天文志》,最后完成了这部维《史记》之后的又一历史巨著《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讫于王葬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记述了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自《史记》《汉书》问世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比较两书的优劣和班、司马二人风格的异同。通过各种比较,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在政治思想、写史目的、写作技巧等许多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由两人所处时代不同以及个人经历和学术渊源、政治思想不同决定的。

班固与司马迁在思想上的差异使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很不相同。司马迁是在身心遭受巨大创伤之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这就使《史记》全书充溢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爱僧,用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来寓褒贬、别嫌疑、明是非,为我们展示了一长卷有血有肉、光彩夺目的历史形象。而这些在《汉书》中则往往变成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了,班固的写作动机,停留在对一代史事的整理上,无意于抑扬褒贬:且受诏而作,多少有所顾忌,这正是其折衷主义的史学态度带来的缺陷,从而也使《汉书》与《史记》相比,生动性大大降低了。

在语言风格上,二书也很不相同。《史记》司马迁将来自各方面的材料熔铸于一炉,进行了改造制作和整齐划一,形成全书朴素、明净、深刻、生动的语言风格。同时司马迁注意从民间吸收一些生动活泼、形象精练的诊语、俗语、民歌到人物传记中,使其文字更加浅易动人。而班固出身于辞赋家,好用古字,力求雅伤,有时技库,论赞全用赋体写成,开六朝骈俪之风。正因他喜欢用古字古训,使《汉书》刚问世就有人感到阅读艰难,出现诸多注家。

《史记》与《汉书》都出自卓绝的历史学家之手,他们都具有史家的实录精神和正义感,所以,两部史书都歌颂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两部史书对于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帝王的荒淫、权奸的昏庸、外戚的专横都有揭露批判。不过,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揭露,《汉书》都远不如《史记》的广度和力度。这不仅因为《史记》是私修,《汉书》是官修;而且决定于作者的思想。司马迁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思想和进步历史观的伟大思想家,而班固则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

综上所述,《史记》《汉书》这两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与《汉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