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第七讲:平水韵和新韵之争,如何使用平水韵写近体诗?

大家好。

今天我们进入第七讲。我们已经完成了格律诗的基本平仄规则,绝句和律诗的基础平仄格式的推导讲解,并在上一讲理清了律诗的对仗知识和押韵的基础知识,那么这一讲我们继续深入讲押韵关于平水韵、新韵的选择和使用范围,以及如何使用平水韵写诗。

奉上前六讲链接,欢迎有心的朋友免费查看,再跟上继续。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仄格律

何为平仄?格律的第一条法则

格律诗的几条通则——替、对、粘、韵

从五绝学习格律诗基本平仄格式的推导

不必背诵,跟我一起来学律诗的基础平仄格式推导

律诗的对仗和格律诗的押韵知识

整个专栏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适合初入门者慢慢学习。

我们上一讲讲到格律诗必须使用平声字作为韵脚。平仄知识在第一二讲就已经讲过,但是平仄和韵其实是两回事。平仄是字的音调,而韵则是字的韵母发音。在古代没有韵母一说,但是古人自有一套标注字的发音、音调和释义的方法。

汉字发音的传承

学习语言有共通性。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咱们英语学得不好时怎么办吗?咱们使用汉字标注英文单词:“爸死”——“bus”;“妈死”——“mouth”。当然这只是搞笑,不过我估计大家都用过这种方式。而咱们古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承汉字读音,只不过用汉字标注汉字而已。

这也就是上面书里面标注“切”的意思了。古代标注发音有两种方式,“直切法”和“反切法”。直切就是用读音相同的字标注,比如上图中“晕”字,直切标注为“音运”,上方标注这个汉字音调为“去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光晕”的“晕”。

再看左边标注“禹愠切”,这个就是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注明“晕”的读音。其实“愠”按理来说也可以直切“晕”字。反切法中两个字,前一个称反切上字,代表生字的声母和清浊,“禹”即“y”,后一个称反切下字,代表生字的韵母和字调,即“un,去声”。

这是专门标注汉字传播文化的书。随着诗歌的发展,音韵研究者将发音基本类似的字合到一个韵部里面进行整理。这些书的出现是专门用来告诉大家哪些字是合韵的,哪些字是邻韵。

这就是韵书。

也就是说,韵书的出现就是为了写诗。但是并非是专为格律诗而作,到了唐朝格律诗开始形成的时候,专为格律诗制作的韵书,也就是我们第一讲讲过的,就是许敬宗的韵书了。而这部韵书,正式开始了平仄划分。

从这里开始,韵书就基本上是专为格律体所作了。而影响最大的就是宋末平水人刘渊的《平水韵》和现在白话为基础的《中华通韵》了,而这两种韵书,以哪一种入格律诗,一直在古诗圈中争执不休,孰好孰坏,没有定论。

个人的建议是赏析古诗词必须用平水韵,至于创作格律诗,用什么韵随便个人喜好,但是最好是进行标注,适应不同的读者。

南宋平水韵为何能用来赏析唐诗?

这个问题是长期被质疑、被杠的,但是平时懒得回答。我们借助回答这个问题顺便了解一下平水韵的历史和为什么平水韵会长期作为古诗的押韵规则,直到近代。

乍听之下,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唐朝的时候《平水韵》还没有写出来啊?怎么能用这个分析他的平仄韵部呢?这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还一脸鄙夷,嘲笑赏析诗歌、创作诗作者的无知。

没有错,《平水韵》确实是南宋刘渊刊行。但是刘渊是凭空想出来的?当然不是。韵书由何而来?音韵学从何而起?

音韵学的起源追溯到曹植,这个我们第一讲讲过了,就不再复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律诗第七讲:平水韵和新韵之争,如何使用平水韵写近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