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游手好闲,却精神充实。
刚开学的时候,我立志转专业,就去新区图书馆借了一大堆课本,准备自学以应对考核。为了看完这些书,我常常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但实际上,我没看进去多少,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处理课堂作业。后来,即使有时间,我也只愿意看小说,哈哈。
小说
如今我回忆起那段时光,首先浮出脑海的关键词,就是小说。当时我在图书馆读了很多本。可我之前并不热衷于读小说,直到一本小说勾起了我的兴趣。
自寒假回校以后,我越来越想家。再加上转专业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茫然,我陷入了伤感中。因为我之前也经历过思乡的煎熬,还算有点经验,所以我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治愈系小说,希望平息心中的忧愁。
我还记得,那是一本法国作家写的《第一日》。实际上不怎么治愈,只有一段女主在父亲墓前的独白让我感动。不过,还算对我的思乡起了缓解作用,因为我被情节深深吸引了,没时间想家。啃完这本后,我才知道还有下部,可惜图书馆找不到,就放弃了。
读了《第一日》后,我意犹未尽,迷上看小说了,在图书馆搜索小说书。
图书馆每层都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习室,主要是自习桌椅,书架比较少;另一部分是书库,里面是密匝匝的书架,只在靠窗的位置有一两张椅子。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书库,那里人很少。我躲在书架后面,就像躲在树林里。找书的时候,我寻宝似的在一排排书中游猎,根据书名幻想内容。遇到感兴趣的书,就抽出来,站在书架旁读完。我大部分书都是在书架旁读完的,借出馆的很少。我还记得,借出的几本书有《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饥饿游戏》、《荒野猎人》、《自我管理和发展智能》。在图书馆站着看完的,有一部盗墓笔记,和《非正常人类百科全书》,还涉猎了《囚徒健身》。
我为了加快阅读速度,甚至借了一本博赞的速读术,用鬼故事和莫泊桑小说练习。最大的收获是,速读术改变了我对读书的态度。以前我读书很死板的,以为要从头读到尾,而且最好背下来。学了速读术后,我才知道,大部分内容可以跳过,只需瞄准你想要的那一部分,读完就可以pass这本书了。
所以,读垃圾小说时,我往往跳过大段无聊的内心独白或场景描写。
学完速读术后,我读书量是很惊人的。我可以一晚上看完一本书,比如一部盗墓笔记。
再后来,我接触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起先,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被诅咒的孩子》剧本,看完以后余味未尽,就在图书馆搜刮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当时找到的书很破旧,内容读着也像小学童话。但哈利波特小说就是有魔力。我在图书馆只找到前4部,暑假回到奶奶家后,在kindle上看完了整系列。
小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我喜欢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感到十分充实。
诗
就像做梦一样,我接触了海子的诗。大概6月份,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人民文学公众号整理的《祖国——或以梦为马》,我饶有兴致地读了一遍。一种难以言说的奇妙感觉涌向了我。
我之前也接触过诗。但感受从未如此强烈。我在高中课本上学过《雨巷》和《再别康桥》,还买过一本二手《女神》。这些解放前的诗确实有美感,但我是追求刺激的人,这些诗不能激发我强烈的情感。我以前以为诗都是软绵绵的、滥于修辞的东西。直到我认识了海子。
我马上去图书馆寻找海子作品。找了半天,才在书架的角落发现一本《海子的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的,纸张都已经发黄了。不过我正喜欢这种旧书。
书的扉页上,有人用铅笔写着“为什么你的诗这么忧伤,我感到无尽的虚空”。
我随便读了几首,没怎么读懂。但是,第一首诗《亚洲铜》,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死亡,命运,祖辈,绝望;大体积的“亚洲”、苍茫和古老神秘、冒着有毒的气息的“铜”,让我着迷了。海子的很多诗句难以读懂,我也不在乎,只是像寻宝一样,找着心动的句子。
我认同网友的一句话:“要是海子活在今天,绝对会是一个网红非主流写手”。他的诗,充满痛苦的意象,流淌着抽搐的情感,向我伸出黑色的触手。
我仿佛找到了一位知心的“瘦哥哥”。读他的诗,我回忆起小学暑假潮湿的夜晚,水汽扑面,蛙声伴着清凉的幻想。
我始终忘不了大一下的图书馆,让我的幻想找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