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票式民主,你可以吗?

民主是用来寻求群体的利益保障的,民主不是用来解决公共的复杂问题的!

前言

        在讨论本文的中心议题——选票式民主——之前,先要抛出一个基础认知,那就是:在寻求群体利益平衡时可以用民主,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不要尝试用民主!这是之后所有论述的基础。不过,本文并不打算对此进行展开讨论,本文只是想聊一聊:在每一次民主(选票)来到面前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去面对她、拥抱她。

形势与趋势

        国富民强,是构筑起民主生态的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当问题与危机多的时候,必须要优先选择集中资源解决问题与危机。当强盛之后,就需要开始寻求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了。

        在这几十年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国两制、教改、军改、医改、农改、税改……一路走来改革不断。我们能够看出,我国政府是不会拒绝任何新的探索和尝试的。

        步入2019年的今天,在一些区域和领域我们都已经能看到,政府正在积极落实人民群众权益保障、努力推动基层民主。

民意表达

        落实民主的一个重要基础之一是:知道民意、了解民意。如何做到了解民意?投票,就是重要的工具之一。而作为一个群体中的一员,要么通过投票直接传达你的诉求,要么通过投票选出能代表你的利益的人,由他(们)来传达和推动你的诉求。

        但是,得到一张选票,填好并投出去,这就是民主的全部了吗?世界哪能这么简单?民主绝不仅仅只是做了你的选择就完了,它更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都付出切实的努力,也需要整个过程有行动的方法。

一个有趣的样本

        一个国家庞大而复杂,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切入去讨论民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有效的落脚点。但作为一名基层群众,我们身边就有一个人人都可能会参与到的民主活动——业委会选举。这个千把人万把人的选举活动规模虽小,但当做一个民主活动的试验样本,已经是非常清晰的了。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体验到:候选人与选民的心态、行动的方法、存在的问题等等。后面我们主要围绕着——业委会选举——这个基层民主活动来讨论一下要如何善待选票、拥抱民主。

现状

        作为一名选民,你在关注并参与到整个选举过程吗?

        作为一名候选人,你在积极参与选举过程并付出应有的行动吗?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一些或大或小的投票选举活动,比如人大代表选举、业委会选举等等。但实际体验下来,多数人更像是在走一个形式而已。比如在一个社区的业委会选举的过程中,从《业委会换届改组公告》张贴出来开始,到唱票、计票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问题。常见的几个现象有:

| 信息不通畅

        选民完全不了解每一位候选人。除了一点基本个人信息外,关于候选人的专长、经历、背景等,几乎都无从得知,绝大多数选民也不会主动尝试去获取或者分享这些候选人的信息。

        另一面,多数的候选人也缺乏正向行动力,不能做到向选民充分有效的宣传自己并传达自己的理念和规划。

| 缺少思考

        选民不太去思考关于选举的事情:为什么要选举?想要通过选举获得哪些利益保障?对候选人想要有哪些预期?

        多数候选人也不会去做一个清晰的规划:想要为这个群体争取哪些权益?通过什么样的行动计划能够落实?

| 消极被动

        绝大多数选民都还保留着一个惯性——要么默认这个活动就是在走形式,要么在选举过程中一遇到阻力或者困难,马上就选择逃避了。

        结果,现实中为数不少的选民只会做出两种选择:要么随便选或者弃权;要么听别人(可能是楼长或者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示,告诉选哪个就选哪个了。

对每一位参与者要求都很高!

        再强调一下,民主和选票只是用来维护一个群体利益平衡的,不是用来解决问题和挑战的。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利益相关方是多元的,利益诉求也是多样的,对其中每一位参与者来说,自己的利益只能靠自己在规则框架下付出努力去争取,而绝对不能只是等、靠、要。

        当一个人去维护个人利益的时候,相对更容易行动起来。但当一个群体需要争取权益的时候,要做到积极主动的行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但如果不能做到利益相关方的每个角色都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最终整个群体就无法维持在一个利益相对平衡的状态。就拿业委会选举活动来说,其中的参与者可以付出哪些具体行动才能确保整体利益最优化呢?

        作为候选人(业委会成员候选人)。要清楚自己将来要去保障什么、维护什么;要能看到小区当下的问题;要对小区运转的各个环节有了解,并且有行动规划;更重要的是:他(她)还要能够有效的宣传自己,让选民知道和了解自己(关于宣传后面会具体说一说)。

        作为选民(业主),首先要有一个概念:业委会成员将会代表你的利益去做一些工作,你在这个社区的生活质量如何,跟他们将来如何作为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每个人都要主动的去了解各个候选人;要去搞清楚他们的经历、能力、理念等等;要明确自己应该支持谁;甚至作为选民,也要付出一些行动去支持他(们)。比如,可以主动跟其他选民分享这个候选人的信息和他的理念,推销这位候选人。

        作为选举组织平台(居委会)。要制定一个无偏无向、公正公开的规则;要主动的、有效的推动这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信息要充分公开,并且尽量不干预到任何人的思路和选择(前提是在宣传媒介能正常工作的时候)。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一定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时候如果选择逃避了,那就等于放弃了你想要争取的权益。

媒体与宣传的作用

      对于选票式民主,稍微夸张一点,也可以说是——得媒体者得天下。媒体与宣传在这个模式中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素。对于一个选民与候选人都互不了解的选举,那只能是走个形式主义的过场,不可能得到一个有效的(利益各方都相对平衡的)选举结果。

        在像业委会选举这种最基层的选举活动中,候选人不做宣传是个很常见的现象。我做过一个试验:在所在小区的业委会选举期间,尽可能的去沟通并搜集几个候选人的信息,然后做成文件材料,不断的更新并同步到业主微信群中。从结果可以看出,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哪怕是多几行字的描述,甚至候选人信息的上下排序,都会影响到选民的判断。

        设想一下这个场景:有两位业委会候选人A和B。A是位热心业主,经常去做一些有利于社区的事情,但他的行为只有他身边的邻居知道;B也是位个热心业主,不过他在竞选中有更多的行动,比如在小区立了个易拉宝,宣传自己的理念和承诺。想象一下当业主们看到选票上这两个人的名字时会优先选择谁?

        再设想一下这个场景:有两位业委会候选人A和B。A的竞选信息是:姓名+年龄+职业;而B的竞选信息是:姓名+年龄+职业,还有简历+宣言。业主们看到这样两个候选人会优先选择谁?

        不难想象,只要相关参与者或多或少的有所宣传,就会得到很不一样的结果。首先,对谁了解的更多,不管他适合不适合,总比对那些完全不了解的要好做判断。其次,谁的信息更完整,理念更符合自己的思路,谁就更有机会被支持。对此我们也可以类比公司的招聘、应聘过程,不同的只是宣传对象的数量有差异。

        这里会涉及一个技术性问题——信息如何能有效的发布并持续的传播?方法会很多,至少现在我们已经处于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天然的就具有信息高效传播的特性。特别是对于社区这种特性和规模的选举,论坛、QQ群、微信群…等,都是可以使用的低成本信息分享的媒介。

问题与挑战

        相信大家会有一个共识——这种民主选举会使大多数人获得一个相对更好的利益平衡。但是,后面的日子呢?投票选举结果仅仅只是个开端,如果继续往后思考,还是能感受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

        对于选民,你如何能做到真正的了解你的候选人?宣传做的更好的候选人,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更强吗?假设你在一家员工众多的大公司,公司要招聘一名新员工或者晋升一名成员,是仅仅听他的一面之词就够了吗?公司是如何了解和评估他的能力和成绩的?相信每个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来保障这个过程的。但是在这种个体散乱、信息很难对称的(业委会)选举中,所有选民是否有足够的信息和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位候选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如何?抗压能力如何?专业性如何?似乎只能靠来自外界的信息宣传和传播(要么来自他自己的正面宣传、要么来自于竞争者的反面宣传)。

        对于候选人,只是承诺能给大家带来几点好处就足够了吗?这个竞选岗位的核心工作内容,仅仅只是处理当下这几点所宣传的好处这么简单吗?所有参与者是否能够预先想到:将来这个群体真正的矛盾、困难、真正的长远利益是什么,需要有什么样能力的人来解决?

        还有,当竞争变为恶性竞争,为结果急功近利、为结果不择手段、为结果混淆是非,这个群体要怎么办?

        当然,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所列的这些问题不是去否定一个事物的依据,而是为完善一个事物所做的准备。

思考

        中国在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快,有些时候五年前所总结的一些经验,可能就不能再用来解释今日的事情了。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却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惯性,而对正在发生的变化也容易忽视。过去,当没有机会参与到民主活动中,人们会一直在抱怨不够民主,但真的给了你民主的选择了,你能做到积极面对吗?你能做到认真对待并努力推动她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票式民主,你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