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的最后一个要素是要用真实感引发共鸣!
聪明的企业家很善于利用事件,把每个场景都变成自己的秀场,但秀的前提是真实,是跟文化一致。
华为总裁任正非凌晨在虹桥机场排队打出租车;还曾被人拍到在机场坐摆渡车,没有座位,一手拉着吊环;还被人拍到在食堂排队买饭。
华为内部的同事评价说:“这不是一次作秀,二十多年了,任总都是一个人打出租的,也是经常在食堂解决午饭的。”
正是这种人前人后的一致性,让故事有了真实的感染力,完美地呈现出华为的艰苦奋斗精神。
雷军在印度的小米发布会上,秀了几句具有雷氏口音的英语“Thank you!”、“Hello!”“Are you OK?”然后被“粉丝”们二次创作成一首神曲,火遍了朋友圈。
雷军本色演出,很真实,所以大家很爱听,共鸣到了给他改编神曲的地步。
英语学得不好、发音有问题,本来是一个缺点,但因为这种真诚,反而让他进一步赢得了“粉丝”的拥护。
当然,这和小米“粉丝”的调性也是相匹配的,有创意、有激情,喜欢自黑自嘲,所以雷军的自黑也容易引发“粉丝”的共鸣。
在“80 天纯电动汽车环球之旅”直播时,观众就喜欢看我倒霉,车窗被砸啦,车爆胎啦,没电了只能推车前进啦,过海关被勒索啦……大家爱看我怎么倒霉,怎么应对。
我觉得这是好事,看别人的故事也是一种学习。
为什么我们更喜欢真实的故事?因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激发我们的情感,那些真实的开心、真实的悲伤、真实的痛苦……故事可以让听众(读者)体验主人公的困境,感受他的感受,经历他的成长。
我们可以随着故事去经历爱情的磨炼、压迫的痛楚、挫败的苦闷或是胜利的喜悦;等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
我们从故事中学习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每一个你所接触的故事,都会重塑你的知识、价值观、情绪。故事越真实,你从中感悟到的、学习到的东西越多。
从剧本到舞台,做不一样的“网红”
故事是设计出来的,更是选择和演变出来的,关键看我们选择的是有故事的人生还是没有故事的人生。
在“80 天纯电动汽车环球之旅”倒数第二站是法国的马赛,距离终点站巴塞罗那只有500 公里,此时我们还有两天时间。
小伙伴们一大早就去找电源充电。结果连续换了三个地方都充不上电。我马上想到我有个老客户、老朋友,在马赛有公司。
他的小工厂离我们 17 公里,他安排一个员工值班等我们。晚上 9 点多老朋友也过来帮忙,但充电设备始终没修好。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赶去车间想办法,还是不行。这已经是 80 天旅程的最后一天了,如果这天赶不到巴塞罗那,就没办法参加项目收官仪式了。
最后,腾势的技术人员想起车是可以用拖车充电的,简单说就是让汽车拖着它往前走,电动机就能变成发电机发电。但有这种设计,实际怎么样,他们自己也没试过。
我们从旁边的 4S 店借了一根拖车绳,让随行的拍摄车拖着腾势车围着客户的工厂转圈,转了 20 多圈,每圈不到一公里,居然充到了近 30 公里的电量。
后面的 500 公里我们就采取了这种移动充电的模式,拖一段,跑一段,再继续拖,终于在晚上 11点赶到了巴塞罗那。
最后,腾势披着五星红旗雄赳赳气昂昂地冲过了终点线,为“80 天纯电动汽车环游世界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段拖车充电的过程被我们记录下来,成了“80 天纯电动汽车环球之旅”里面最感人的片段之一;人不被逼到绝境真的发现不了潜力。
没有人天生就有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创作和实践的结果,要靠自己写剧本,然后演绎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设计故事,然后认真地去演绎,就会不断发现新的精彩,不断发现志同道合的人,故事就会越来越精彩。
就像是我自己的故事一样,如果我没买特斯拉,我会去打通南北充电之路吗?如果没有打通南北充电之路,我会有机会认识拉斐尔吗?会有机会开着电动汽车环球旅行吗?如果没有电动汽车环球项目,我会有机会和南方航空、国家电网这些企业链接上吗?
在这个时代,只有会创造故事、能讲故事的“网红”才能有机会站到舞台中央,成为人生的主角。
根据《非对称思维》书籍进行解读,实战派企业家宗毅老师经典有趣、真实创新、富有哲理的商业故事。此文的“我”,指宗毅老师。
Joyceli整理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