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背景: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本书简述:
在本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上篇: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1.自大狂和自恋狂是有区别的。自大狂要的是权势而不是魅力,希望别人怕他而不是爱他。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认为是头戴王冠的疯子可能是快乐的,但他的这种快乐并不是头脑清楚的人所羡慕的那种快乐。
第二章:论拜伦式痛苦
1.我在生活之火前烘烤着双手/火苗在减弱/我也准备走了。
2.爱情之所以会被重视,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欢乐的源泉,虽然这并不是爱情的最大价值,但何它的其他价值比起来却是最重要的。
第三章:论竞争
1.当他们战斗时,他们怕的不是明天会吃不上早餐,而是他们没有邻居强。
2.问题根源在于,过于将在竞争中获胜看作是幸福的主要源泉了。
3.问题出在了被普遍接受的生活哲学上,根据这种哲学,生活就是比赛,就是竞争,只有赢家才会受人尊敬,这种观点使得人们会以牺牲感觉和智力为代价去过度培养意志力,也许这么说是本末倒置了。
第四章:论烦闷与兴奋
1.烦闷的本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的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
2.对于年轻人来说,太多的旅行,太多的各种印象是不好的,这会让他们长大以后不能忍受可以为他们带来成功的单调生活。
3.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一种平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常驻在平静的环境里。
第五章:论疲劳
1.和其他动物一样,人的自然本能就是了解每一个陌生者,以便决定是亲近他还是敌视他。
2.通过培养有秩序的头脑而增加的幸福感和提高的效率是令人吃惊的,有秩序的头脑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里充分的思考一件事情,而不是在所有的时间里断断续续的思考这件事。
3.我们的行为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重要,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是最痛苦的事我们也能熬过来。
4.神经衰弱者之所以会去工作,是因为想逃避这些情绪问题,他之所以不愿意放弃工作,是因为如果这么做,就再也没有可以让他不去想自己的不幸的东西了,不管这个东西是什么。
5.大部分无意识都是由曾经非常情绪化的,现在被藏了起来的有意识的想法组成的。
6.在现代社会里,结婚时间往往会被推迟很久,以至于当最终具备了结婚的经济实力时,结婚时的兴奋却变成了一种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的习惯了。
第六章:论嫉妒
1.喜欢散布流言蜚语就是这种到处都有的恶意的一种表现,即使几乎毫无根据,任何一个攻击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也会被立即认可,高尚的道德也是干这个用的。
2.他不会从自己拥有的东西重找寻快乐,而会从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中找寻痛苦。
3.某些快乐是一个人的天赋权利,若被剥夺,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让他变成乖戾、怨恨的人。
4.爱攀比的习惯是致命的坏习惯,应该充分享受任何快乐的事情,而不应停下来去想:和别人所遇到的乐事相比,自己的事也没什么可乐的。
第七章:论犯罪感
1.人一定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一会儿相信这个,一会儿相信那个。
2.不要喜欢游走于理性和不理性之间,仔细的审视不理性,绝不敬畏它,绝不被它左右,当它将愚蠢的想法或感觉植入你的意识中时,要将它们连根拔起,审视它并丢掉它。
3.和谐的人格是向外发展的。
第八章:论被虐狂
1.根据概率论,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不同人在其生活中遇到的恶意对待的数量很可能是相同的。
2.我们对自己会有温柔的爱和深深的敬意,我们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我们,可我们没有想过,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把我们想得比我们眼中的他们还要好。
3.谁都不应该希望自己完美无缺,也不应该为他并不完美这一事实而过分烦恼。
4.第一:要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的那样无私;第二:不要过高估计你的价值;第三: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你;第四:不要幻想着大多数人总是在想着怎么害你。
5.你是因为急不可耐的要将一些想法和感觉表达出来才去创作的,还是因为渴望被赞美才去创作的?
6.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另一个人的缘故而改变自己生活的方向。
7.荒唐的被虐狂总想着,各种各样的人都在不分白天黑夜地想着法儿对付可怜的精神错乱者,而实际上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各不相同的。
8.为了尽可能的自我蒙蔽,你会迫使自己做出越来越离奇的假设,最终,努力让自己相信这一切的压力会变得非常大,而由于这种压力中也有你坚信大家都在敌视你的成分,所以通过让你更痛苦地感觉到你与世人格格不入,这种力量仅能让你留住自尊。
第九章:论舆论恐惧症
1.和所有其他的恐惧一样,害怕舆论会压制、阻碍人的成长,如果这种恐惧感一直都很强,那就很难做出什么大事了,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之所在的精神上的自由,因为幸福的本质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来自内心的冲动,而不是来自一时兴起和偶然成了我们的邻居的人或我们的亲戚们的愿望。
下篇: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还可以快乐吗?
1.当大家看不懂一幅画、读不懂一首诗时,他们会断定这幅画或这首诗不好,而当他们弄不懂相对论时他们会(准确的)断定自己受的教育不够了。
2.世界是浩大的,我们自己的力量却是有限的。如果将我们所有的快乐、幸福完全限定在我们个人的圈子之内,那就很难不向生活索取要更多的东西。而索要太多会让你得到的比可能得到的还要少。能够借助真正的兴趣—如对曲伦特会议或星辰史的兴趣—而忘掉烦恼的人一定会发现,当他从没有人情味的世界旅行回来时,他拥有了一种能让他用最好的方法解决自己烦恼的平衡与宁静,同时他还拥有了尽管短暂但却真实的快乐。
3.幸福的秘诀在于:兴趣范围要尽可能的广,尽可能善意地而不是敌意地对待你感兴趣的人和物。
第十一章:论情趣
1.饥饿与食物的关系就是情趣与生活的关系,觉得吃饭无聊的人相当于拜伦式痛苦的牺牲品;出于责任感而吃饭的病人相当于苦行僧;饕餮之徒则相当于纵欲主义者;美食家相当于爱挑剔的人,他们认为人生重一半的乐趣都不是美事。
2.我们需要将所有的个人喜好和欲望放入生活的总体框架中,如果想让它们成为幸福之源,那就一定要让它们与健康,与我们所爱的人的情感,与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所尊重的东西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