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从当下开始,做一名终身学习者

从当下开始,做一名终身学习者

        ——读八月份材料有感

      当收到小巩分享的6七八月共读材料时,我先认真阅读了六月份的材料,写下了读后感,接着,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8月份的材料,因为三篇文章作者都是认识多年的戚务念博士。   

      记忆回到2017年11月20日,首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暨优秀班集体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浙江武义实验小学大报告厅举行,戚博士就在大会上跟大家分享了《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这一篇是《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第一届班主任论坛后,就加了戚博士的微信。《农村留守女童:她们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支持——以草山小学五(2)班为中心的考察》读着也是很熟悉的感觉,因为2018年9月14日在北京房山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东沿村校区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上,听到过戚博士的这一论坛报告,记忆犹新。这一篇发表在《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一书中。前面这两篇加上发表在新课程评论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赋能》这一组阅读材料,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多年之后再读同样的文章,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从两个方面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终身学习方能突破自我,实现专业成长

      认真阅读《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农村留守女童:她们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支持——以草山小学五(2)班为中心的考察》《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赋能》的时候,我都有一种亲切感,戚博士田野研究的风格读着有一种朴实易懂的感觉,浅显又富有道理。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每日学习,广泛涉猎知识,方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自然就能突破自我,实现专业成长,职业倦怠是不存在的。

      当然,我也有过倦怠期的,冲破职业倦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工作环境不在南部山区,和自己家距离近,可以照顾到自己的孩子;二是加入武义班主任精英班,认识李家成教授以来,加入了研究团队,和武义的伙伴其他地区的伙伴一起走上了“做、听、说、读、写”的专业发展之路;三是母亲的角色让我重新审视“终身学习”“专业成长”。因为我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女儿产生重要影响,当我自己投入学习之中,就不会把注意力紧盯着女儿的表现和学习,不断催促女儿时她不愿意主动学习反而产生叛逆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她喜欢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看到我在看书在写作的时候,她就会自然开始看书,投入学习之中。14个月的小女儿看到我和姐姐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她也会拿着书或者翻着书或者拿着笔自己玩很久。当我找来合适的绘本读给小女儿听的时候,她非常开心,一本书可以反复讲15次,每一次,她都是欢呼雀跃,都像是第一次听故事。正因为想要成为两个女儿值得学习的榜样,想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更加专注当下的学习,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陪伴孩子的额外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赋能》一文,戚博士从“重审初心,净化自我”“突破自我,迎接新的成长”“利用新兴技术,赋能专业技能”“超越时空,充分利用不在一起的共同体”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赋能的途径。戚博士举例的一些案例教师是我非常熟悉的伙伴,如广东省阳江市的林冬梅老师、广东省兴宁市的刘海霞老师、浙江省武义的巩淑青老师、黑龙江的焦忠宇老师等,当然还有很多没有举例到的优秀的班主任,如武义的程露老师、蓝美琴老师、静雪老师等,广东省的王怀玉老师、陈才英老师、浙江海宁的费玲妹老师、重庆的吴小霞老师等,这些都是我关注比较多的,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自身的专业成长可以消除职业倦怠。这也是超越了时空,充分利用了“不在一起的共同体”。想起自己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如果没有李教授组织的书稿写作,一次次反复修改,就没有我成长的平台。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会给人带来价值感,成就感。

        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包括教育信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五个方面,其中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这一维度是保证教师不断发展自觉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1]

二、观察记录强化反思写作,学会教育研究

      《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写了五个方面:研究背景、资料获得与学校概况、为什么不愿当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社会学后设分析、讨论:社会学视角和理论反思及其政策建议。前三个方面聚焦于田野资料的获得与整理,有大量的来自真实的案例介绍、人物概况、事情记录等,戚博士的研究风格我很喜欢,他会蹲点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资料获得丰富的一线真实现象,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熟悉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然后进行整理、汇总,利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总结,提出可行性建议。这启示我:要养成观察、记录和反思的习惯。班主任的工作中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料,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班集体建设、教学工作、和学生沟通和家长沟通时,都会发生很多教育故事。因此,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

        读到职业倦怠的归因的社会学后设分析的结构视角的检讨的时间结构这一点时,教育今非昔比是时代发展的局势,因此,教育方式方法也是要与时俱进的,而不仅仅靠着以前的以“打、骂”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习教育科学方法,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一些实用的心理咨询技巧,“尊重”“倾听”“积极关注”“热情”等这些关键词是师生交往的黄金法则。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洞悉问题背后的原因,教书育人是很有难度的,也是很讲究方法的。

      《农村留守女童:她们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支持——以草山小学五(2)班为中心的考察》从研究背景、田野点概况与资料收集、留守女童的日常生活、留守女童的教育支持、作为开放型问题的结语:我们该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五个方面阐述清楚,有非常详细的记录,这是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的实践研究、案例研究,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是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读中小学的孩子,对戚博士文中描述的一些画面、场景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案例中的一些农村留守女童的处境、农村家长的一些观念是不赞同的。这可能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和村子里一些熟悉的亲戚、邻居等,他们没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女儿也是要尽全力培养好教育好的。又比如,我和我哥哥一起长大,从小我们都是干农活长大的,我主要干家务活,哥哥就要负责田野农活,需要和父母一起插秧割稻打稻。暑假里,如果有农活,都是需要哥哥一起帮忙干活的。

      文中写到:改革开放的年代让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可能,户籍制度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让进了城的农民只能捆绑在农民工的身份中,他们的子女也只能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而这一现象在泉溪、东皋、桐琴等这一带经济发展区,流动儿童跟着父母一起生活,比起留守儿童,比起贫困山区,也可以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一些外来民工通过努力,在武义城区、镇上买起了商品房,他们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城区学校和武义户籍的孩子一起读书。优质教育,都是每一户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的。我读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乡村教师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善观察勤记录多反思写作,学会教育研究,也努力做一些更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1—241

你可能感兴趣的:(90.从当下开始,做一名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