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无序》读书笔记

《万物皆无序》读书笔记
    纵览全书,“万物皆无序”的概念初具雏形,以链接取代容器,以多重标签取代单一定义,以混乱取代清晰的秩序,打破知识组织方式的唯一性,破除“知识守门人”的固有观念,无形中形成互联互通的渠道与网络。
    笔者多次强调三阶秩序的概念,一阶整理的是事物本身;二阶以卡片目录、索引等工具构造一阶秩序的对象代理,指向对象的物理位置;三阶将内容数字化为比特,打破其旧有限制。一阶秩序中线性的排列方式在如今信息庞杂、数据多元的世界中实用性已大大降低。二阶秩序把信息和事物分开,为事物创造了元数据。元数据允许我们用多个指针指向同一个物理位置,可以同时在作者卡和书名卡下指向同一本书,或者在按字母排序的歌名目录和歌手目录中找到同一首歌。这一方法在今天仍然适用,但却无法满足多元化的搜索需求。
    以传统图书馆中图书排列、检索方式为例,在其对比下,三阶秩序的优势展现无遗。图书馆按题材、学科、时期等标准对书籍进行分类的方法对于有明确需求的读者按图索骥即可找到目标书物,但却为没有明确目的或对书籍内容甚了解的读者设置了重重屏障。无法根据书中内容或关键词描述搜寻到书籍,单一的分类排列方式大大弱化了读者在搜索过程中的主动性。又如从前采用专业人员人工对书刊资源分类和定期更新分类的方法,耗时耗力且搜索成本高而效率低,在庞杂的藏书海洋中,一旦某一标签失效,与其相连的书籍就有如石沉大海。而三阶秩序正是放弃一种“正确的方式”来让事物遵守秩序,从而井井有条的想法每一个元数据可以加入多个标签。以叶子为喻,一片叶子粘贴上更多的分支,构建出一个拥有超级连接的叶子的知识树。在三阶秩序中,万物皆有其所,却不止一个。比如当今的各大电商购物网站,搜索商品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名称,品类加属性的多条件搜索方式能使得搜索结果定位更准确,多个关键字叠加搜索扩大了可搜索范围,一件商品有多个标签,赋予其更多元化的搜索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分类,而不受限于所谓专家的分类管辖,本质上将无序变成了自己的秩序。举例来说,日常使用的各类音乐app皆可根据用户喜好和需求自行创建播放列表而不受制,根据相同风格或歌词关键词搜索到某类已是司空见惯。在三阶秩序中,信息挂在越多的树枝上对我们越有利。三阶秩序中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信息的拥有者不再有信息的组织权,这就构成了无序的力量。
    知识是多变多样的,且其在当下具有的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与转化,时过境迁,固有的分类和排序方式极有可能因与时代脱轨而贻笑大方,一旦又新事物加入或旧事物的特性等发生改变,原有的系统难以及时适应。一些传统的分类方式和排序遵循的某些实体法则(如地理法则等)而非知识本身的法则,二阶分类就收到物理属性的限制。但在如今信息纷杂、知识环绕的世界,我们必须要赋予信息自由,创造出一个不受实体限制的知识世界。仍以电商为例,电商最为注重的莫过于优质的用户体验,亚马逊网站采用“按需成型”的理念,即使用协同过滤的运作原理,假定顾客1购买过A书,而同样购买过此书的其他顾客还购买过B书,亚马逊会自动为其推荐B书。亚马逊这一做法虽是出于其香味顾客推销更多数目、赚取更多利益的对策,但细想之下,这一模式给出了现代生活方式下又一全新的分类排序角度——基于顾客行为的数据分析。与杜威系统相比,这一新方法在当下更受用是由于其关注到了知识与信息的受众,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排序与分类,不再拘泥于信息内容本身或某些属性,而是从受众角度出发。如果借用互联网的一个专业名词,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称为“交互”式的分类与排序。一类题材、风格不相关的书籍被以“同一类用户购买”的这种方式归类到一个标签下,这一分类标准本质上是即时性的,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和对用户喜好的分析随时进行分组与重组,与传统系统珍视与实体世界相连的稳定性形成对比。亚马逊的这种分类方式看似无序,多个数目堆砌在一起,其实越堆越多后可被挖掘的信息就越多,为排序提供的思路和维度就越广。但这是二阶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二阶中信息越纷杂、堆越大,其效率就越低,系统就越难以运行。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世界中,分类排序标准不可拘泥于一尘不变的单一标准,而应跳出圈外,多角度为信息贴上标签,如此才能触类旁通,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互联互通。
    随着时间推移与世界变迁,我们学会了为“松绑”,不再受制于物理特性或拘泥于单一标准,我们把从前的嵌套进行延伸,采用多角度、多方式在组织物质。我们快速地将世界混杂无序化,将事物从他们古老的组织结构中解放出来并允许个人对这些事物及时进行分类和排序,从而创造出一个不再受制于实体世界的,看似无序,实则存在无序的秩序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物皆无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