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生活】内修“心法” 外强“技法”(中期总结)


从被赋予重任参与到《对话生活》的PBL项目化设计课程的那一天起,至今已经到课程设计中期。除了感叹时间飞速之外,更多的是感受到参与这次活动中我所受到的启发以及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完全以学员自我学习为中心,让我们每一个人从内修“心法”——理论学习,在外强“技法”——学习课程设计的一些策略。读书提升理论,听课学可视化笔记等课程提升技法。内外兼修,“对话生活”,知行合一!

回想第一次开营时,吴校所举的一个生动比喻,这次的项目化学习是做菜,食材调料(书籍、课程等等资源)都已准备齐全,余下只需自己的动手“炒菜”(结合当地实际设计课程),是酸辣舒爽的味儿呢,还是糖醋酸甜的味道,皆由自我定夺。

这段时间,对于“食材”“调料”不断地品尝、调试,大致都有了自己心中的所好,如何利用好“它们”做出一道地道的“家乡菜”,也是时候该理出头绪,制定好“菜谱”了!

首先,从读书谈起。参与到“2021勇气读书会”中,几乎将所有推荐的图书都已准备齐全,我大概翻读了几本书:《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学习的逻辑》《学习究竟是什么》《PBL项目化学习设计》《未来课程想象力》《原则》(绘本版)《阅读教学教什么》(学校要求的专业阅读),其中读完《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导读册,在了解了两位教育大家的思想异同之外,更多被触及到的是陶行知先生结合中国的实情提出教育思想的大胆革新!不唯师,不唯上,因地制宜,注重适用!“知行合一”也是我们学习的准则,学以致用,注重用和行!

《PBL项目化学习》已经读完。对项目化学习在理论层面有了一定了了解,虽然有些地方还是有些懵懂和不解,但是大的框架体系已经初步明了,对于自己的项目化设计有一定的帮助。在读书的过程中越发觉得自己需要像叶修老师所说的那样,学会“高强度用脑”!

现在正在读的书是《学习的逻辑》,进一步了解高强度用脑的策略。在读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结构化思维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会构建,学会从整体和框架的大视角进行学习!

其他的书籍就有时间略读几页,作为读书的一些补充。近来觉得《学习究竟是什么》这本书可以结合着《学习的逻辑》一起阅读。


2、这段时间大家听了哪些课,什么感受?

这段时间听了这些课程:小熊老师的《极简技术》,叶修老师《高效学习策略》2节,徐莉老师《未来课程设计》,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梁子、吴校长、丝丝的《可视化思维》3节,还有刘欣老师的《勇气读书会》,还参与到《对话孩子》训练营的观摩课中。这些课程都从不同的方面给我提供了学习的动力。这些课程有注重“心法”——唤醒内心,不断求真求实;有注重“技法”,教授更加便捷和新鲜的教学方法方式,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3、这段时间小组对话做了哪些分享?有何感受?

第6小组共进行了四次对话,每次对话交流都紧紧围绕着课程设计和近段时间所学感受展开。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都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困惑和盲点,都在不断的学习中和交流中寻找更佳的设计途径。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无愧于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努力。


4、凉水井对话孩子,您是否观摩过?哪些印象深刻?对未来课程设计有何启示?

一直在观摩凉水井中学《对话孩子》的课程。作为一个观摩者,在课程中深受启发。

首先对于学生的再认识。一直说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一直要信任他们,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总会有诸多的犹豫和不确定。但是在这次对话孩子观摩课程中,不得不赞叹孩子们的学习力和接受力。所以放手孩子,不大胆尝试怎么能知道到底行不行?

其次,对于课程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在凉水井孩子们的表述中,我发觉他们一群非常有自我思想的孩子。所以我的课程设计中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孩子们也试着参与到课程中,毕竟学习的主人是他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更本的目的。

5、对于《对话生活》课程设计,有哪些思路?结合最近的思考,分享自己对PBL设计的感受,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别人怎样的支持?

在《PBL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对于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给了一个大的框架,遵循着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六个维度,逐步理出一些思路。对于主题的确定、核心知识、驱动型问题、社会实践学习、评价和成果展示等都在不断的考量中,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还是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尤其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在进一步的了解中。

这么一回顾,我好像在内修“心法”外强“技法”,一内一外修炼着“高超的绝世武功”——项目化学习设计。感谢吴校引领,感谢众多名师的引导,还有同行的优秀伙伴们,这样的学习方式开启了全新的学习历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学,不断积累;行,更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话生活】内修“心法” 外强“技法”(中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