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注(第三章)原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在此处将“民争”,“民盗”,“民乱”的原因归结为“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这是老子给那个混乱的年代开出的诊断书。“尚贤”是儒墨两家的共同理想,认为只有祟尚贤能的人,才能给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依靠贤德的人,达到理想社会治理效果。

老子认为“尚贤”就是人为地制造社会矛盾,就是人为地让人民之间产生争竞之心,就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反之,“不尚贤”,就是不去刻意发现或者寻找贤能之人,甚至整个整个社会就没有贤能之人的标准,所以,争竞之心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认为越是难得的东西,越是被世俗当作宝的东西,越是惑乱人心的东西。

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一切有价值且难以获得地东西,其实跟粪土一样的普通,那么也就会产生偷盗行为了。

人的行为都是在欲望驱使下进行的,而人的欲望最终可归结为“名利”二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不让人有争名夺利之心,“不尚贤”就是不让人有争名之心,“不贵难得之货”就是不让人有夺利之欲。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强其骨,弱其志,常使人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虚其心”就是没有争名夺利之心,“实其腹,强其骨”就是让人吃饱肚子,强健体格。“弱其志”就是削弱人“争名夺利”的意志。

“常使人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因为“无知”所以“无欲”,“无知”即是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名”,什么是“利”,当然也就无所谓有争名夺利之欲了,最终达到不逞强,不妄为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新注(第三章)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