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领域-京都游记之一

今年4月份初去京都,第一次赴日本旅行

在二次元世界里,京都对我来说是已经十分熟悉的世界

但三次元确又是另一回事,于是依然怀着满满好奇心

下飞机后,乘坐JR线从大阪机场赶往京都,被沿途一帧一帧的漫画背景吸引,每一眼望出去,都能勾起对漫画的回忆。

除此之外,到达日本后的一个感觉就是做什么都变得慢下来了。

所谓特急线路,其实车速也并不高,没有国内高铁那般风驰电掣,还经常被其他列车超车。

后来几天我们乘车到京都周边城市游玩时,走日本的高速公路,限速也只有80,当然日本的高速道路路况确实受条件限制,拐弯较多,车道也不宽裕,如果限速不低的话,真的容易出事故。

京都市内行车经常遇到穿越住宅区域的情况,里面的道路狭窄,但并不禁行车辆进入,起初我还担心这样小的道路如何行的通,后来发现完全是我自己多虑了,即便没有违停抓拍,也没有人违停在小道路上,每家每户都利用自己家的空间给车辆腾出一个小车位,精巧的日系小车有时候就躲在自家的房檐下面,不占用丝毫公共区域,可以说是非常泾渭分明了。

如果在开车时遇到前方有人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后面的汽车并不会鸣笛催促,默默的减速跟行,当前面的行人意识到后,替汽车让开一条路通行时,司机往往都会点头道谢,场面相当和谐。

在国内开车上下班时,我虽不至于路怒,但也常常是分秒必争的状态,有时候遇到前方车辆无故行驶缓慢,少不了腹诽几句,并找机会超将过去,如果发现司机正在打电话或者看手机或者分心做别的事情,心中就越发的MMP了

到了日本,似乎这股子怨气就消失了,这不一定是日本带给我的,大约休假这些天是不需要争分夺秒上班打卡,并且自己也并不着急走南走北的逛遍各大旅游景点,所以显得比较淡定,不过大环境和大氛围还是很重要的。

听当地朋友介绍说,日本也有一些机车派年轻人,骑着重机车,在市区里轰隆隆的制造轰鸣声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所以日本自然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地方,只是作为一个异国人,到了这里,体验到种种不同,每个不同都是优劣参半的,我只选好的说罢了。

日本的慢还体现在不急躁的仪式感上,神社出入口常有供参拜者净手的水源,先清洁左手,后清洁右手,然后倒在手上捧进口,最后还会用水来滋养一下水台边上的苔藓,一丝不苟,不慌不乱的,甚是有趣,我也入乡随俗的每到一处便按流程做一遍,除去送进口这一条担心水土不服又加诸生水会连累生病。若说有什么体会,应该说就是自己一旦开始接受这种节奏之后,什么等红灯,路口礼让,都变得顺其自然了,就像是给你施了一个咒,带你进了这个名叫“慢”的领域。

制作料理这件事,在日本也是毫不马虎的,我们达到京都的第二天晚上在天满宫附近的一家著名拉面馆吃拉面,小小的店铺,只有类似吧台座位的一排就餐位置,大约可以坐8-9人的样子,我们到达时,一排人已经落座,正在一份一份的上餐,在自助机上买好单后,我们一行三人就站在用餐那一排人座位的后面等位,日本好像并没有为等候的餐客进行等位所用的空间或椅子,大家就默默的站在后面,对着前一排正在用餐的人行注视礼,当然多半是自己玩玩手机看看资讯,只有我们这样抱着观察者心态的游客才会认真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了解本地人

用餐的人偶尔有一个吃完起身离开,店家也不似国内似的马上招呼等位的客人坐下先吃起来,后面的客人也没有谁有这种意思想去先占领这个空座位,就这样随着前排客人逐渐减少,后排等位的客人也逐渐站满一排,人走的差不多了,我们才在店员的招呼下落座。

观察到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并不仅仅是处于用餐礼仪,就算等位的客人先行落座,想先吃到拉面也是不太可能的,一套拉面制作流程下来就起码得30-40分钟,我就看着餐台后拉面师傅已经不知道把手上摆弄的骨头和骨头汤来回翻腾了多少遍,像是有一些极复杂的工序,需要用虔诚之心去供奉,即便我们都已经落座,也还远没到落汤下面的工序

等了许久上来了一碗充满诚意的拉面,当地朋友告诉我们,吃拉面如果能把汤都喝干净,那就表示对店家的认可,拉面师傅会非常骄傲的,不知道是不是开玩笑的,可是无奈制作的诚意改变不了它重口味的事实,咸出天际的拉面,让我连汤齐干,那臣妾也是做不到的。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点拉面时,还可以拉面+米饭,这拉面真咸的可以下饭了

翻台率这种逻辑在日本餐饮界大概是不存在的吧?至少在这种类型的店铺里不存在 ,不求服务的更快,客人来的更多,这么自在的一个状态,是我非常向往的。我猜因为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如果这块地是自己的,又在其上盖了店铺,经营几代人,那这种自信和从容就不难理解了。京都有很多老字号,我们吃下午茶点心的店铺,只提供一种类似烤年糕一样的茶点以及茶水,就能经营十几代人,在我们看来也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

关于京都之行体验到的慢的感受,就先分享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些与慢有关的话题,我想可以留到下篇再继续


文中提到的一些食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的领域-京都游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