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系列5】孩子做事拖拉肿么办?

图片发自App

拖拉指的是孩子磨蹭、拖延,不能及时完成相应的任务。孩子做事拖拉是困惑很多家长的一个问题。

先来明确两个观点:

1、孩子生来就是完美的,具有一切的可能性。

2、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要想修改复印件,必须先改变原件。

有了这两个基本观点的支撑,我们再来深入的探究拖拉的问题。

有一个冰山理论很有意思,我们通常看到的冰山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更广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之下。如果把拖延看成是孩子表面呈现出的一种行为,那么在这种行为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有拖拉问题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事事要求完美的家长。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性格急躁,做事风风火火;有的孩子脾气慢一些,做起事来不紧不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合适的节奏。又加上孩子的心智还处在成长阶段,做事的效率肯定比不上成人。有的家长没有耐心,孩子做事比大人稍慢一些,就反复的催促孩子:快点!快点!怎么那么慢,像蜗牛一样!面对这样强势急躁的家长,孩子很自卑无助,这种负面的情绪抑制了孩子的思维,让他越想加快速度反而越发的迟钝了,久而久之,家长的催促就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让好好的一个孩子变得拖拉了!其实,拖拉是孩子无意识的对抗家长不当管教方式的一种“语言”,冰山下的内容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不畅,孩子用这种行为表达他的不愿、不敢、不喜欢。

对于已经形成拖拉习惯的孩子,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修正:

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催眠孩子

从现在起,对孩子评价的语言绝不出现“慢”“拖拉”等负面的词汇。比如,孩子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在孩子离开饭桌的时候,可以轻松愉快的说:宝宝的饭粒吃的好干净呀,要是吃得再快点就好了,我们可以在睡前多讲一个故事!明天能不能吃的稍快一点呢?这样的话一定会让孩子乐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事实证明,家长的话对孩子有很强的暗示催眠作用,孩子越小效果越明显。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不断的暗示和催眠,最后你会发现,孩子真的成为了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

遇到孩子拖拉的时候,家长不催不急,让孩子自己承担拖拉造成的后果,这是纠正拖拉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放学后,小明没有及时写作业,而是先看电视,玩玩具。等到他发现作业还没完成的时候,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这时家长也不要着急,可以心平气和的对孩子说:小明,你看现在该睡觉了,你作业还没完成,你是现在写完再睡觉呢还是明天早上早起半个小时起来写,或者干脆不写了到学校再说?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选择第三种,而会选择写完再睡觉。这样的后果是第二天早上睡不醒不想起床。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家长可以在放学后和孩子商量:是先写完作业再玩呢还是先玩再写作业?相信大部分孩子肯定会选择先写作业再玩。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女孩老是在她的房间磨蹭不肯出来吃饭,每次都让妈妈喊很多遍才出来,搞得家里人都等她,饭菜都凉了。家长就想了一个办法,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喊了几遍女儿没出来,家里人就先吃了,吃完接着收拾好桌子,各人忙自己的事去了。等女儿肚子饿了想出来吃东西,饭桌上空空如也,什么吃的也没有。妈妈说:吃饭的时间过了,我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你只能到明早再吃啦!女儿饥肠辘辘的饿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早早的做在餐桌边等着开饭呢!

反之,如果孩子能按时的完成任务,要让他品尝到按时完成的好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长不要加码。比如孩子已经早早的写完了作业,家长看时间还早,又让孩子预习明天的课文,这样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即使按时完成作业也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就会用作业拖拉来消极的对抗家长这种不当的要求。

让孩子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

孩子有时拖拉也是因为做事情不专注,同时做两件事,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

比如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就会导致吃饭拖拉,吃几口又跑去看会电视,这样来回的切换,怎么能有效率呢?还有的孩子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这种做法更加有害,会让孩子大脑迟钝,不能准确的完成作业。

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的习惯,只是由于家长的不当指导和操控,才形成了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只有家长不生气,不过分包办,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孩子才有机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自律的品质。

拖拉的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修正拖拉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始终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影响孩子,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个修正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好的行为习惯自会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经系列5】孩子做事拖拉肿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