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汉之争的成败

我们知道,项羽和刘邦是楚汉之争的领军人物,最后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的结局结束。可是,翻开《史记》我们可以发现项羽和刘邦正面对决永远是刘邦在挨打,项羽永远是追着刘邦打。可以看出刘邦和项羽的武力差的不是一点点。可是就是这样的差距却是以刘邦胜利为结尾,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从当事人刘邦本人的话入手,《史记》记载刘邦在总结自己为何胜利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我能成功是因为有这几个人,但其实深层上是在说我能成功是因为我能把带兵,治国,出谋划策等一切事情都干好。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处理好内部问题(如运粮,处理户口等)和外部问题(其他势力挤压,攻打其他势力,外交等)那么知道这些,再对比一下项羽和刘邦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做法便可以知道为何楚汉之争会以刘邦胜利为结尾了。

先从内部问题说起。刘邦军中内部非常和谐没有出现过叛变等现象,刘邦也没有因其他原因而不用人,相反他对手底下的人言听计从,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手下感觉到自己受用了就会依附刘邦不愿离开。在治理人民时刘邦可以非常准确的看出问题所在,并做出合理的改变(约法三章)

再看项羽,项羽军中内部是非常不和谐的。项庄要杀刘邦,项伯却帮刘邦。自己立了一个义帝还自己杀了。且项羽根本不会识人,汉初三大将:韩信,彭越,英布原本都在项羽手底下,可是项羽却因太自负,让这三个人都当着小卒。不过项羽还算能打,但是项羽军中只有一个谋士,范增。这便造成了两军的智力明差距明显,刘邦手底下有张良,郦生等谋士。如果范增能被用的话两军其实差距不大,毕竟范增还是很厉害的(个人认为)但是项羽就是不用范增。最后项羽军中几乎是乱的一片。项羽根据自己的喜好立王,导致这会一个造反,那个造反。精力全在这个事上浪费了。

再从外部问题说起。刘邦军队的战斗力是绝对不如项羽的军队的。但是刘邦有一个优势就是上面说过的智力碾压。在外交上刘邦也是非常开明的,他没有杀“秦三世”对诸侯也没有恶意的刀剑相向。

反观项羽。项羽军队在战斗力方面是有着绝对优势的,这毋庸置疑。但在外交方面他真的是个臭皮匠,他在进入咸阳后就把“秦三世”杀了,恶意攻打诸侯并且屠城。如果他一直这样也行。但在楚汉之争后期他又开始自大,刘邦两次行动与送来人头无异,可项羽偏偏就是没反应过来,还是沉在自己的世界。所以给了刘邦养精蓄锐的时间。导致项羽的失败。

以上就是我认为楚汉之争为何会有如此结局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楚汉之争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