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用户角色

每个人都是角色的集合体,你身上的每个标签都可能是一个角色,比如你在家庭中是一个父亲、母亲、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你在工作中你是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测试、项目经理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和沟通也是不一样的;你在周末双休去逛街、超市、学习、做饭、叫外卖、骑车、聚餐等生活过程,都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每个角色中你都会扮演这个角色要做的事情会说的话。

系统、平台基本都会基于角色化操作使用和管理

每个系统、平台都会有角色管理的概念,一般角色都是权限的集合,比如:超级管理员、开发者、运营人员、数据分析人员。每个角色在系统能做的事情是其拥有的所有功能权限,通常系统的角色是根据用户的角色来定的,所以首先得知道你的目标用户是什么角色、要做什么事情,然后系统为其构建功能角色并赋予该用户。

在企业中,每个专业系统的立项到上线,通常更多是都是某个大部门牵头做的一个项目,比如:运营的系统、财务系统、OA系统、HR系统、销售系统、CRM、ERP等等,这些系统的组成都是某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的不同角色要做的事情的集合体,通过角色进行划分,每个角色要做什么事情、角色和角色之间是如何串联的,都需要提前对相应的角色用户做大量的需求调研。


生活中的角色就是场景体现的一面

用户的角色化通常作用在系统、平台、应用的服务管理端,面对C端用户的大众产品,通常角色化程度非常低,因为你的产品不管用户是什么角色都会需要用到,比如:微信、浏览器等,即便是有角色,通常仅为会员和非会员区别,比如:网易音乐、QQ音乐等,说是角色其实用身份来表达更好。

面对C端用户的产品,对产品本身可能没有角色之说了,但是知道用户在生活中使用该产品时是扮演什么角色,就非常的重要,即通过用户现实扮演的角色来推断用户的使用场景,以达到根据不同的场景来优化、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具体可以查看《产品分析:用户的使用场景》。

当然,并不是所有C端产品都是面对所有角色的,很多产品都是基于生活中的目标角色而进行定位的,比如:keep是运动健身、美柚是孕妇和准父亲,还有做饭的应用等等。


目标用户、目标角色的不一样,也是区分产品差异化的一方面

现在学习类的应用非常多,猿辅导、作业班、学而思网校、粉笔教育、一对一辅导、得到、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等。像腾讯课堂应用的学习范围,面对的用户群体范围就非常广(IT、设计、电商、职业、升学、兴趣、语言七大类,每个大类下还有很多小类区分);而粉笔教育应用仅针对考试学习(公考、教师、考研、会计等),针对性特别强,彼此算是竞争对手,但是相互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了解你的核心目标用户群,了解他们的所属角色,并认识到你的产品目标用户、目标角色范围

1、角色化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有无数个角色,如果你的产品是其中的某些角色在使用,那么你就要站在这些角色上去考虑产品,让产品跟着角色化、专业化

2、无论是为集体做产品还是为个人做产品,目的都是要理解角色、认识角色,要对角色有充分的沟通,你才能设计出让人喜欢和有价值的产品

3、认清本性、理解人性、理解角色化也是同理心非常重要的方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理心:用户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