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面者呼兰——当世刺客列传卷一|玄武作品

并州玄武  小众  昨天

无面者呼兰

——《当世刺客列传·卷一》

                    玄武

呼兰氏,不知何许人也。无面目,无姓名,无年龄,无所营。以诛杀恶捕快称雄于世,其威名三十载不绝,遂为传奇。玄公谨记其事,为当世刺客列传卷首。

黑省呼兰,极北之所,以萧氏女彰。地起烈风,人生烈性。西元一九八六年三月廿八,风啸刀起,夜寒血冷。呼兰六扇门家眷院内,凡五十二人喋血,均攮出而毙。壁间血书,曰“呼兰大侠”。

天下震动。大理寺恐。四月二日,锦衣卫选锐士四百六十二,赴呼兰大捕之。六日,夜,锦衣卫赵氏、王氏等共四人,命丧六扇门客栈。副县尉郑氏及捕快三名,血流殷宅,连带家眷四名,命绝于刃。

刺客藏踪于呼兰,出刀必杀。九日夜,复有捕快,归家途中,背后一刀穿颈。

四月九日至同年九月十五,刺客歙忽于呼兰、哈市、阿城,刀光闪动,横卧街头者捕快四十九、家眷五十六。尸背均留呼兰大侠名号,刀痕均一。

呼兰小县,凋敝阴冷,王化不及。先是,捕快横行于城野。随意拿人,铁车呼啸载而归,以辣椒水灌之,中者肺多溃烂。或以电棍击下体,仅须十数秒,中者不复能行人道。民人怒,侧目不敢视。

刺客事迭起,捕快怯如鸡。昼拒差服,夜恐出行,便衣敷其事。民人皆称快。刑部如临大敌,呼兰三地,成人皆取手纹验察,凡数十万,今仍有壮年男女,忆及当时父老被查验者。捕快枪支均留于库,禁携外出。有疑刺客为捕快中人者,遍搜六扇门,无所得。

刺客渺然。呼兰致仕杨县尉怒,大言:“悬十万银,赏勇士可得其攮子者!”

九月廿六,夜,杨氏横尸于宅。壁留血书:“汝令吾失望久矣。此刀赠汝为念。”刀赫然刺于壁上。

自此刺客消遁。刑部永封其档,今日不得结,亦永不得结矣。

有疑者曰,刺客诛杀捕快,连带家眷,焉能称大侠乎?或曰,呼兰氏乃西元上世纪事,尚存古风,快义恩仇,杀人辄灭家,终不及今日人心进步。悲哉!

有说刺客杀人无多,凡十一,皆捕快。而刑部不得捕之,乃因百姓爱之护之,遮其踪,障其影,官家无计矣。

又有知其事者曰,时血溅五步者,均为盈恶之霸。首恶首诛,为呼兰于铺乡捕头。陈尸于捕所之后大野地,乃用枪,非短刃。天灵洞开,尸上覆纸,上书呼兰大侠。又有人否之,曰,死者非一人,为一家三口,独留一幼女,非枪乃攮子。刺客自此间得枪,不复用攮子。时一犬数鹅锁于屋内,惊跳厉叫,于三尸之间,血肉狼藉。

又有亲知其事者曰,同窗之父为呼兰捕快,死于刺客刀下,追认烈士。其女应举,得降格之惠。复言刺客从未灭门,亦不诛妇人幼子。所捕者皆恶捕快。言事者之父时为捕快,得存项上头颅。言事者自云,幼时其父带枪归家,刺客事后,枪均上交上锁,夜间巡逻始发。捕快持枪,惶然于穹窿之下,虽霜重地冻,莫不股战,汗出如浆。有司严查全县人口,令学塾子弟遇疑举报。言事者其时蒙童,每下课,群童则唱俚辞曰:“呼兰大侠,遍走天涯。为民除害,专杀捕快。”

孰为呼兰氏?而呼兰氏竟不复出。若存于世,盖七旬翁矣。或弄孙于膝下,冷眼观世事渐糜;或泯然于众人之间,望广场蹈舞大妈之颜色而去。

玄公愿呼兰氏得睹此文。愿其知所为旧事之壮,今令纸墨烟云生,虹霓起。匹夫之怒,亦可直贯白日!

其事又廿二载,有青壮名杨佳者,携刀闯沪上六扇门,屠捕快者六,伤者四,如入无人之境,独不伤妇女。虽斩立决,世人悯之。又廿三载,有辽地中年商贩名夏峻峰者,不堪受辱,挥刀刺杀城管二名。有司斩立诀,世人皆鸣不平。廿九载,黑省有汉子名徐纯合者,无辜为捕快击毙,世人皆怒而援之,然无果。

世道不平,刺事黟矣。然刺客终不得身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面者呼兰——当世刺客列传卷一|玄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