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oween随笔

图片来自网络

先说说万圣节的事。我在百度查到以下的内容:

1.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据说是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2.  服装由来。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恶作剧,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说:“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许打扰。另外讨糖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给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以上的这两点就是有关Halloween的最基本的常识了,了解这些应该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会有基本应对了。

今天晚上我带着孩子们参加了两个party都是很好的借用节日营销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一个是EF英孚的活动,这个是提前报名的收费活动,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努力,从网上定制了专门的服装武装了自己盛装出席了活动,对于服装准备我还是很自豪的,淘宝上总共一百多块钱就制备了整套海盗系列服装,参加类似的party高端大气上档次,到了现场一看,大家都是形形色色各种装扮。老师们的打扮就真的比较出位,主要体现在化妆上,血红的嘴唇和各种脸上流血装一搭配真有鬼魅的感觉。说是party,其实更像是带着家长的教学游戏,有点像中国传统的灯谜游戏,几个房间轮流走一圈参与一下合作游戏再配合一下基本教学就结束了,老实说孩子们刚刚热身就没了,似乎意犹未尽,我感觉EF也是图省事,这样的party这么也应该设计个高潮出来才好啊,哪像现在走马灯似的轮一圈就结束了!还是有些浮皮潦草!对不起我们的倾情准备。我们带孩子参与其实更多的是想感受Halleween的内涵,参与EF是认为可能会专业,没想到学了几个单词游戏就完了,完全没有代入感,热闹倒是有,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看来国人的钱还是太好赚了!

从EF出来本来想在小区里转转就回家的,正好碰到楼下托管搞活动聚集了不少人,他们这是典型的借势营销。带着大家在小区巡游,我们也加入进去,一路上还不断有人问并且加入进来,大人小孩一大群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到了活动方设定的终点发现原来准备的材料都不够了,他们还是临时设计搞了些材料满足大家需求,虽然夜已深,感觉大人孩子们好像都没玩够,还想继续折腾下去呢!关键是这样的户外寻宝游戏抓人心,让大家很快有代入感!其实我感觉EF的活动缺的就是这个高潮,如果有就完美了!

Halleween对国人来说本就是个舶来品,就像圣诞节一样,从文化角度来说我们很难理解西方人为什么要过这么个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孩子乐不颠颠的参与一些浅层次的文化融合活动!关键还是要能入乡随俗的落地化,否则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Halloween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