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庄子》外篇《胠箧》
【原文】
二
夫川竭而谷虚[1],丘夷而渊实[2]。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4],则是重利盗跖也[5]。为之斗斛以量之[6],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7],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8],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9],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10],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11],斧钺之威弗能禁[12]。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13]。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14],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15],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16],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17],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鉤绳而弃规矩,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注释】
[1]竭:干涸。虚:空旷。
[2]夷:平。渊:深潭。实:满。
[3]故:事故,变故。
[4]重(zhòng)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视。
[5]重利盗跖:使盗跖获得厚利。[6]斗斛(hú):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本句两个“之”字含意不一,前指天下之人,后指斗斛所量之物。
[7]权:秤锤。衡:秤杆。
[8]符玺(xǐ):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符”由两半组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玺”就是印。信:取信。
[9]钩:本指腰带钩,这里泛指各种细小的不值钱的东西。
[10]逐:竞逐,追随。揭:举;“揭诸侯”即高居于诸侯之位。
[11]轩: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乘坐的车子。冕:古代大夫或诸侯所戴的礼帽。“轩冕”连用,这里指高官厚禄。劝:劝勉,鼓励。
[12]钺(yuè):大斧。“斧”和“钺”都常用作刑具,这里代指行刑。
[13]明:显示,使人明白。
[14]擿(zhì):掷。
[15]掊(pǒu):破,打碎。
[16]殚(dān):耗尽。残:毁坏。
[17]擢(zhuó):拔掉。
【译文】
正因为溪水断流干涸了,所以山谷看起来显得格外的空荡,山丘被夷为平地,所以深潭被填充得格外充实。圣人都死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风作浪,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如果圣人不死,大盗作恶多端也就没有休止。如果倚重圣人来治理天下,那么像盗跖这一类的大盗,就会获得最大的好处。天下人制定出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却连同斗斛一道让他们盗窃走了;天下人制作出秤锤、秤杆,用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同样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当做信用的凭证,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的庭门就有了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赏赐他高官厚禄,也不能劝止他们不去当大盗。即使有严厉的刑罚也不可能得到禁止。这样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停止,难道不是圣人犯下的错吗?所以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向天下明示的。
所以,彻底摒弃那些聪明才智的人,大盗就得到休止;丢弃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也不再兴风作浪;焚烧信凭、打碎印章,百姓就会更加纯朴;破坏斗斛、折断衡器,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数毁掉天下的圣人之法,让百姓也可以谈论是非曲直。扰乱六律的区别,毁掉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等一类人的耳朵,天下人就不能显露自己的听觉有过人之处;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折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就不能显现他的技巧。所以说:“大的智巧反而如同笨拙一样。”除去曾参、史等人的忠孝德行,捏住杨朱、墨翟擅于辩论的嘴巴,排除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才能与天道混同在一起。每个人能含藏其明,天下就不会有炫耀夸张的行为;每个人能含藏其聪,天下就不会受到牵连而伤害到自己;人人都能含藏其智慧,天下就不会有迷惑的地方;人们能含藏其德行,天下就不会再有邪恶。那曾参、史、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这些人,都是把他们的德行显露在外并炫耀自己的,从而迷乱天下所有的人,这对他们所创立之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实例解读】
别让“大巧”把你“若拙”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会怎样?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他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他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动作。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智力和经验,蜜蜂灭亡了。
而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顺利地得救,获得了新生。
而当年美国宇航局曾经为圆珠笔在太空不能顺畅使用而苦恼,因此出巨资请专家研制新式品种。两年过去了,该科研项目进展缓慢。于是,宇航局向社会悬赏,征求此种“便利笔”。不料,很快来了一个小伙子,他向惊讶的官员们出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枝铅笔!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不过不得不承认——人的惯性思维来自对事物的固有认知,而这时的知识对于人而言,就成了一种限制。人生在世,主要是靠经验做事情,也就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和惯性思维所左右。而能不能从过去的经验和惯性思维中跳出来,就成了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人们上班时总是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车;出差时总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宾馆。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相信经验,害怕改变,担心这种改变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遗憾的是,人们的这种习惯实际上并非最佳的选择,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选择和决断面前,更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时间在变、空间在变、对象在变、条件在变,僵死的思维模式怎么能应付变幻莫测的局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