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王阳明是明朝哪个时期的人物?
他说,算是跟李东阳同期。他叫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朱厚照上位后,宦官刘瑾横暴专权,打击报复反对他的官员,王守仁仗义执言,被廷杖四十,并且贬到贵州龙场驿。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山洞,起名为阳明洞,在洞中完成了他的心学理论体系。
我问,王阳明是高考状元吗?
他说,他没中过状元,他父亲王华中过。他高考那年,学霸太多,考场里还有唐伯虎、徐经、伦文叙。唐伯虎不用说了,名满天下;徐经是徐霞客的高祖,伦文叙则是当年的状元。
我问,他是不是琅琊王氏啊?
他说,是的,王阳明是王羲之的嫡传远孙,还是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精通兵法。
我问,阳明心学,该怎么理解?
他说,通俗一点讲,就是信仰一门属于自己的宗教,其教规是你成长过程中自己不断总结的,并且还不断在优化,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制定规矩,自己遵守自己的规矩,并且将规矩上升到信仰高度,从而更好的成为自己。
我说,自己给自己定教规,很难有统一范本。怎么知道适合不适合呢?
他说,无论你想朝哪个方向走,只要这个教规能帮你实现,就是适合的。不过有个前提,百分百做到才行,所谓知行合一。何为知行合一?你做不到就是你不知道,你做到才说明你真知道。例如,你随便问一个人,闯红灯对吗?都回答不对,但是该闯的依然闯,这些人就是假知道。什么是真知道?他深刻领悟了一个道理:每一条交规都是用血写成的,每一次违章都有可能失去生命,靠侥幸是不可能幸运一辈子的。此时的不闯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问,阳明心学跟程朱理学的儒学思想有什么区别?
他说,王阳明的意思是,一切法则在你心中,这个法则是个性化的,只适合你的,是用来约束你自己而不是约束别人的。程朱理学更倾向于全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普适性的。
我说,王阳明从北京到贵州,沿途要不要介绍信?
他说,王阳明虽然被贬,但依然是官。他可以拿着朝廷的任命文书,通过各地驿站进行中转。明朝百姓经历过史上最严户籍政策。朱元璋用了十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且世袭,不得随意变更,否则治罪。百姓被户籍限制在“一亩三分”之间,若是出远门,必须有官方介绍信。弘治《大明会典》里有这么一段描述: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
我说,农业社会没有人口流动,肯定会出现人口与土地的比例失衡,有的地方一人十亩地,有的地方一人一分地,撑的撑死,饿的饿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说,官方移民。明初,全国人口接近六千万,其中四百万在山西。因为战乱的缘故,河南、山东、河北满目疮痍,大量土地没人耕种,严重影响税收。怎么办?强制移民,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明朝移民,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移民史上也算奇迹。
我说,现在读到明朝的一些政策,总感觉跟我小时候很相似,例如户籍分级、介绍信、水利移民,为什么数百年间社会发展没什么大的变化呢?
他说,因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农耕文明的复盘游戏,老百姓一直都在吃饱与吃不饱之间徘徊。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也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依然是看天吃饭,所以生活模式跟明清时代高度相似。老百姓真正能吃饱喝足有结余,也就是近四十年,得益于国家在工业和科技上的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才大幅度提高。为什么现在土地没人愿意种了?因为亩产价值太低,一年的粮食收成不如出去打一个月的工。农业社会的红利期已成为历史。
我问,朱厚照之后是谁?
他说,朱厚照没有子嗣,他又是单传,只能从最近的血缘关系里找。找来找去,选中了他的堂弟朱厚熜,也是朱见深的亲孙子,后世称嘉靖帝。
我问,朱厚熜比朱厚照,怎么样?
他说,前期干得还行,后来跑偏信道教去了,整天想着长生不老,还喜欢给玉皇大帝写信,专业术语叫“青词”,谁写的好,他重用谁。
我说,感觉明朝中期这几个皇帝,都是草包。
他说,越往后越草包。到万历皇帝时,三十年不上朝,君臣各玩各的,什么事你们自己解决。毛主席曾经说过一段话:“《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我问,皇帝是草包,会不会导致手下内斗激烈?
他说,一定的。封建王朝是私营企业,董事长是祖传的,你不能惦记,但总经理是可以惦记的。李东阳扳倒刘瑾,其实就是争总经理,使内阁首辅不再受宦官制约。明朝中后期的权斗主要集中在总经理之争上,这时候皇帝往往是被拿来当枪使的。
我问,与朱厚熜搭档的总经理是谁?
他说,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用过的总经理很多。从朱厚照死到朱厚熜继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差,这期间首辅杨廷和主持全盘工作,杨廷和把点名朱厚熜接班的事直接写进了朱厚照的遗诏里,说明是皇帝的意思,其他“备选接班人”谁也别惦记了。所以杨廷和也算朱厚熜的恩人。但俩人很快就撕了,为什么撕呢?杨廷和想给朱厚熜换父母,让其跟朱厚照成为亲兄弟,使他的皇位更加名正言顺,但是朱厚熜不乐意,所以上位后不久就把杨廷和给换了,启用了自己的老师夏言。
我说,看起来给太子当老师是近水楼台啊。
他说,明朝这些当上首辅的大臣,多数都当过太子老师,那么安插自己人去给太子当老师,也就成了培养嫡系接班人的一种捷径。例如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徐阶当首辅时怎么确保张居正接自己的班?在确立谁是太子后,安排张居正去给太子当老师,等太子扶正时,张居正自然平步青云。这段时间从杨廷和到张居正,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问,夏言被谁斗下去了?
他说,明朝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
我问,用的什么手段?
他说,严嵩给皇帝营造了一个假象,就是夏言与河西大将军可能在联合,一个掌握内阁,一个掌握兵权,俩人走的很近……于是皇帝信了,把夏言给杀了。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严嵩是夏言提拔起来的,夏言也曾抓到过严嵩父子的小辫子,但严嵩父子把头磕的山响,夏言心软,结果,放虎归山反被虎吞。
我问,皇帝如此轻信严嵩吗?
他说,更大可能,严嵩只是递刀子的人。夏言曾经搞掉武定侯郭勋,郭勋是朱厚熜的老铁+玩伴+心腹。郭勋死后,朱厚熜越琢磨越觉得被夏言利用了。
我问,严嵩当上首辅时已经六十八岁了,在这位置又干了多少年?
他说,十七年。
我问,谁把他扳倒了?
他说,徐阶,当年也是夏言提拔上来的,徐阶青词写的特别好,深得朱厚熜的欢心。徐阶扳倒严嵩基本是翻版了李东阳与刘瑾,就是蛰伏。不过徐阶更投入,甚至主动跟严家当起了亲家。
我问,严嵩专政时,有没有人辞官?
他说,很多,张居正就辞职了,当然,他当时官也不大。你知道吗?趋炎附势,务实求真,自强不息,知行合一,都是大智慧,四者同等重要。多数人看不惯趋炎附势,其实这是四大智慧中最重要的一环。现实中,只有趋炎附势,务实求真才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我问,徐阶扳倒严嵩的契机是什么?
他说,有天,皇帝修炼仙丹的万寿宫失火了,烧了一大片,严嵩建议皇帝先去南院暂住。南院是当年朱祁镇呆过的小黑屋,皇帝一听,觉得不吉利,事后,皇帝有意疏远严嵩。而此时呢,徐阶以最快的速度重修了万寿宫,就此得宠,一得宠,趁热打铁扳倒了严嵩父子。
我问,徐阶给严嵩找了什么罪名?
他说,三条。第一,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跟罗龙文是哥们,而罗龙文是倭寇,那么严氏父子就与倭寇挂上了钩,里通外国。第二,严世蕃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有谋反迹象。第三,严世蕃改的房子经风水先生现场勘查,是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严世蕃在上面盖房子有故意压住龙脉的意思,实在是罪大恶极。
我说,一看就是故意栽赃啊。
他说,皇帝是天选之子,在龙脉这点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说,徐阶也够有心机的。
他说,没心机在那个位置一天都干不住。后来徐阶提拔过的高拱把徐阶逼退休了,高拱信任的张居正又逼退了高拱,一个比一个决绝。徐阶也学过王阳明心学,算是徒孙,也是张居正的恩师。但是张居正后来推行新政,用强权毫不留情地禁止心学传播,对各地书院加以摧毁。
我说,政治斗争,只讲手段,无所谓道德,无所谓背叛。
他说,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其实大差不差,是一类人,不是一类人走不到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人千古流芳有人遗臭万年?在于导演怎么安排。谁是导演?当朝皇帝就是。
我问,皇帝交接期间,遗诏的发布权在首辅手里,那首辅岂不是有机会做些小动作?
他说,肯定。一是会拨乱反正。例如朱厚熜死后,徐阶与张居正给拟的遗诏深刻反思了他的一生,意思是不该沉湎于道教,都是被道士给蛊惑了。于是顺理成章平反了当年劝诫皇帝莫信教的大臣,也处决了皇帝身边的道士。二是会决定人事任免。新皇帝上任,徐阶肯定要巩固张居正的位置,不能出任何差错。
我说,朱厚熜期间,好像没有太出名的官员,即便是夏言、严嵩、徐阶这些权臣,貌似也不怎么出名。
他说,海瑞,清官,他就是朱厚熜时期的,有名不?
我说,看过他饿死女儿的桥段,觉得这人太迂腐。说是五岁女儿吃了男仆给的糕点,海瑞觉得这是大逆不道,你怎么能随便吃男人送的东西呢?饿死才是我女儿……结果,真给饿死了。感觉道德已经到了泯灭人性、亲情的地步了,令人窒息。
他说,故事大概率是假的,为美而美,为黑而黑。不过海瑞这样的人,的确不适合当官,因为他是个二极管,非黑即白。饿死女儿的桥段一看就是假的,但是很能对应他的性格,就是一根筋,一个标准,没有商量的余地。现实中,海瑞是不受待见的,他也真的做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徐阶、高拱、张居正都不能容他,把他踢到副都南京安排了个闲职高高挂起,后来延伸成了老百姓对清官渴望的化身。
我说,众人皆醉他独醒。
他说,他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实际上,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所以自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
我问,徐阶找到了什么解决办法?
他说,以利驱动。这个世界上,驱动绝大多数人的就是丰厚的利益,这个运行逻辑是那么的残酷又真实。那,岳飞、于谦的胸怀天下、舍生取义难道也是为利益?他们不是,他们是更高级的追求者,凤毛麟角,付出的代价也更大。
我问,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他说,只有一样,如何更高效率地收税。整个国家的GDP总量是固定的,税高了老百姓自然就穷了。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因为解决了最根本的经济增量问题。白猫黑猫,解放思想,分田到户,西风东渐,做大了蛋糕,成就了今日盛世,这才是几千年来最伟大的改革。
我说,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为什么国家还能稳定发展?
他说,明朝成熟的社会体系和官僚体系保证了小农社会的稳定,农村老百姓基本能实现自治,皇帝上不上朝对农村没啥影响。但是稳定不等于发展,所以国家经济停滞不前。一个国家如同一架飞机,是可以自动巡航的,但是不能一直巡航,驾驶员既不能完全不管,也不能频繁操作、左右摇摆。
我说,后来人看前人,如同看他们在迷宫里徘徊,我们总能一眼看到正确的路在哪,而他们就是不得其法。
他说,历史发展总结一下就是四句话。一、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二、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三、蜜蜂盗花,结果花开茂盛;四、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