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随感

      9月是我从事业单位辞职到企业工作的第二个月,期间经历了一些让自己焦心的事,诸如工作账户被封闭5天;妈妈肠胃不舒服;自己对于工作选择方向的迷茫不定……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打开了这本书。村上的只言片语总能引发我的思考,却无法将其组织成严密的文章体系,不如就像村上所说,“将自己想到的,感到的,就这般原模原样,朴素自然地写成文章得了。”于是,便有了这篇潦草的读后感。

      1.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就用这种“笨拙”的方式,每日完成一点,无论多小的事,坚持去做,至少能够得以圆满。

2.如果因为模凌两可、半心半意,而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恐怕久久无法拂去。

      现阶段的我不正是在做这种“半心半意又模凌两可”的事吗?我一面期待着在企业中的自己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一面又贪恋着稳定的事业单位氛围;一面想勇敢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无畏艰险,一面又顾虑惧怕家人及周遭人对自己职业的偏见。

      我至少是幸运的吧,至少现在的我可以明确自己想走的方向,还有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萎缩不前?是因为惧怕自己能力不足,根本不是自己自信的那样,在企业中看到自己的无能,于是用“企业不稳定,我还是更需要稳定一些的工作”这样的理由搪塞家人,说服自己不全力以赴?

3.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

      知识和技术的最终目的应是应用,以结果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去学习新的知识是我学习的动力。

      为了应聘感兴趣的岗位学习ps(岗位要求);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想要的广告素材,于是学习pr;为了更高效地思考,于是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

4.假如十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说:“这家店很好,很中我意,下次我还要来”就已足够。

      如果可以将这种想法应用在每一次自我的展示过程中,那将是对自己最大的鼓舞。不需要所有人认可,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输出,找到一个知音足矣。

5.什么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观之,才能看明白。

      世界是不公平的,但为了在这种不公平的境遇下得到公平的待遇,我们需要不断磨练自身,于是在最后,虽然看似站在了同一条终点线上,我们的人生却更为丰满充实。

6.锻炼自己的集中力-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

      为自己设置一个学习的固定时间段,大致是在9点至11点期间,这期间规定自己在书桌前学习或思考,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阅读,可以是专业性的学习,可以是写作,可以是思考,可以是计划,可以是总结。让自己养成不断学习的惯性。

7.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

      目的明确表现在,主动地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主动地迎接挑战,主动地无限靠近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8.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

      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有效地燃烧。就如同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一样,纵然片刻,却也绚烂永恒!

9.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若违背了一次,便会违背许多次,这种情况当如何?那就再一件一件事慢慢拾起,以恢复自己的自信心吧。

10.“自己体内仍然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这种安心感,也许比喜悦更为强烈。

      于是便要不断地主动突破舒适区,去迎接未知领域,遇见更多可能性,全力以赴战胜一次又一次的风险,并不断从中获得这种安心感,这就是内心力量的来源之处,要不断磨练自己的这种能力。

11.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

      不去计较得失利益,想到便做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自己可以像这样一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12.他至少跑到了最后。

      这一生,我至少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如此足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