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认知心才能靠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好像从来都没有怎么过过生日,也觉得没什么好过的,每年的生日文殊菩萨过了我也过了。

今年突然很想过生日,和自己生命里比较重要的人一起。

生日这东西也是过一次少一次吧!

但生命里比较重要的人是谁呢?除了生我的和我生的,还有谁呢?

想着去年做的很多果酒,和谁同饮呢?

我们来到人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那些心心念念想着你好的朋友,每次唠唠叨叨你没按时吃饭的朋友,一提就对你骂骂咧咧连玩的时间都没有觉得你过于对自己苛刻的朋友,她们给了你很多亲人的关爱。

有时候又怕自己忽然变得很感性,大家都各有各自的生活,家人,都各有所忙。我也已经变得极不喜欢去打扰他人。

生活是条通向四面八方的路,那些朋友都在各自的圈子里去往不同的地方,散落在各自的领域,但你心里始终藏着她们给你的温暖和爱,有这些也够了。不打扰,不纠缠,不联系,各自安好,也是很好的方式。

朋友之间因环境不同认知存在各种差异,或是相处渐少,很多感觉会不同,其实朋友是需要经常交换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

有些认知和看法的相同会让彼此的心靠的更近。

很多朋友关系变淡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距离,也不是因为矛盾,而是认知差距。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不是心远了,而是磁场变了,距离就远了,不是不想走近,而是再也走不近了。

如果一直在交换看法,一直有联系,想远也很困难。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认知,认知越低,他就会觉得你遇见的人很复杂,很固执;

而认知越高,他会觉得遇见的人越简单,越灵活,互相就越能契合。

认知存在着一定的维度空间,在他的视线里,看过去低于他的维度自然是很简单明了,但如果高于他的维度他就会看不懂看不明白。

你们之间就会存在差异,最后很难走到一块。如果没有经常的交换,彼此都会觉得索然无味,最后你想不放弃这段关系都很难。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有些人的人生跌宕起伏,在他的不断升级认知里,是能遇到更优秀的人,见到更美的风景的,可是那种过往的情感可能再也不会遇到,毕竟有些看法和定位不同了。有些感情在面临具体问题或利益时其实是更脆弱了。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人是往前走的,想什么要什么,各取所需而已。

我们都是被利益推着走的社会人而已。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于权衡利弊,什么人我们相处比较舒服,什么人对我们更重要。我们都太会在心里把朋友按照心理需求定义为生活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等等

事实上你的心那么小,装不下很多东西,真正能入我们的心的朋友很少,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人就只有这么些,能够在某一时刻在你需要的时候陪你,你又很愿意一起陪伴的朋友更加少之又少。

王阳明和他朋友一同游玩,他朋友指着那朵花说,你常说心外无物,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和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吗?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鲜艳起来,便可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的朋友的意思是,这朵花在山间开或者落,都不以你的心(意志)为转移,那就说明,这朵花是独立于人心之外的,心外还是有物的。

王阳明的回答是,当你没有用心指使眼睛来看这朵花时,你的心和那朵花还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存在的是“寂”的状态,这个寂是寂静的寂,也就是说,当你的心和花没有发生联系时,他们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存在。

你的心是存在的,花也存在。

当你用心指使眼睛来看这朵花时,你的心和花就建立起了联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和任何事物建立联系,比如和朋友在一起,就是我们和他建立起了联系,而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这些联系根本不重要。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你对和你建立联系的事物,是否产生了感应。

你感,她是否回应了。她对你的信息,是否产生兴趣,并且继续深入了解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了感应,所有的联系对你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有感应,才有意义,我们才会不由自主的会赋予它价值。我们看到事物也一样,我们对它有反应,就会多看它几眼,把它放进了心里,这就是建立了联系,发生了感应,然后我们会说,这个事好或者不好,这就是我们赋予了它某种价值。

而王阳明对那朵花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两个字:鲜艳。

但倘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倘若你只是和它建立联系,即使发生了感应,却没有赋予其价值和意义,那这个事物对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王阳明的朋友只看到了花,他和花建立了联系,甚至连感应都没有,因为他的心不在花本身上,而是在王阳明那个“心外无物”的理论上,他以花为工具,只是想摧毁王阳明“心外无物”的理论。所以,他不可能再进一步,感应花的芳香,赋予花鲜艳的价值和意义。

王阳明则完全不同,他不但和花建立联系,而且发生感应,最后确立其“鲜艳”这个价值和意义。

所谓“心外无物”首先需要和事物建立联系;其次要和事物发生感应;最后要赋予事物价值,这样的物,才是心内之物。

能和事物做到这些,心外哪里有物?和事物做不到这些,那就不是你心内之物,因此,心外无物。

任何事物只是经过你的眼耳鼻舌身,但没有入你的心这个事情就毫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花进入我们的眼睛,和我们产生了联系;我们是否欣赏它,这是感应;我们能赋予它价值和意义的是我们的心,如果这个它是你想要的,那就必须让它进入你的心,给予他价值和意义。

王阳明的心给这朵花的价值或者意义就是鲜艳。

这就是王阳明证明的“岩中花树”论,心外无物物,因为你必须要用心对事物赋予价值和意义,这个事物对你而言才有意义,否则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天地万物,你能和各种事物建立联系,发生感应,尤其在我们今天信息爆棚的时代,你不可能都赋予它们价值,什么是价值和意义,就是拥有,全部拥有。

不要把和你相关的物,都拉进心里。让它只停留在你的眼耳鼻舌上即可。

人之所以内心烦乱,就在于心内的万物太多,但这些东西并不能指引你的人生。

把你的心专注到一点,只把这一点赋予其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心外无物的。

心外无物,启示是我们心内少物,才能把有限的精力付诸到我们最有意义的事物上去,真正做到心外无物。

所谓弱水三千,也只取一瓢饮。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换认知心才能靠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