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在微信上说,在么。做一个高素养的职场人

你好,在么?当你看到这样的话出现在微信里,是不是很讨厌!

作为一个在社会上工作的人,很多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自己的职业素养,而高的职业素养则会让你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而我们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让我们的职场发展更顺利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看法。

职业化----商业世界的教养

如果你能足够尊重别人,就能够体现出职业素养,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降低信任的承办, 获得更多的商业成功的可能。

教养的本质就是:对外的分寸感和对内的克制力。

而商业世界里的素养就是高度的职业化。我们每一天都会跟很多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打交道如果做到足够尊重别人,在商业世界表现出超高的素养,那也就是职业化素养了。这样,不仅我们的合作伙伴会信任我们,就连竞争对手也会觉得我们值得敬重,从而不断降低信任成本,累计越来越多的势能,最终获得商业的成功。

我觉得在中国,最好的体现就是小米,小米作为一个以手机起家,最后涉及智能家居方方面面的公司,他的成功就来源于高度的职业化。小米的产品总是能够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带来超预期的体验感。

就在初四,我在米家的体验店,买了我的新年礼物,一款小米的无线键盘。249的价格,跟现在很多一线品牌的键盘相比,价格肯定是便宜的。但他超级的漂亮的外观,和质感,以及与平板电脑的相互配合,让我觉得真的是超值,而且带出去会很有面子。

这些品质都源于小米公司每一个员工的高度职业化,而这也是一个企业的职业化,这样的高度职业化,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对公司就产生了信任,对产品自然而然会消费和购买。

事实与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事实,是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东西。遇到不同的观点时,不要面红耳赤,要学会说“有趣”,接受彼此的不同。

我们在跟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你得分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例如:“今天天气好热啊”。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呢?有的人可能会说,天气的冷热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有科学规律的,那肯定是事实啊。“错”,这是一个观点,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冷和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东北的人,觉得30度就很热了,因为很少有超过30度的天气,在泰国可能觉得35度的温度都很宜人,因为他们的平均气温就很高。但你如果说,今天气温30度,那就是一个事实,因为他就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有真假,但观点只要符合两点,就没有对错之分:1、逻辑自洽,2、不违反事实。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无可辩驳的正确,任何与之相背离的都是错的,那就觉得是不对的。

职业化的基础,就是尊重;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接受不同;接受不同的基础是,能够区分是事实和观点。

事实,就是在客观世界中,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东西;观点,就是在一套认知体系中,不违反事实,逻辑自洽,因此无法被证明对错的东西。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遇到不同观点时,不要争得面红耳赤,而是要学会接受,并表现的十分受教。

微信礼仪----再问:你好,在么?我就拉黑你

不要再用:“你好,在么?”在微信上问话,而是要说:你好,我有什么事,怎么样的起因,想要对方如何配合,怎么解决这样的事,这种逻辑问话。也不要给对方发语音,因为很多场合是不适合听语音消息的,翻译出来的话语也存在很多偏差。

我想很多人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都是职业化,这门课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社交礼仪,可是这一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很多人觉得这个课有什么复杂的,不就是一些和上级或者同事同时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的礼仪。从这节课我学到了一句话“永远不要站在对方不舒服的位置考虑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生活化,我们很多社交礼仪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微信里有一个表情是“微笑”,我想90后都不喜欢这个表情,因为我们称之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其实解释一下就是:“我就看着你静静的装逼”。而对于父母年龄的人来说,其实就是微笑,还挺不错的表情。

而职业化,就是让别人觉得舒服,如果我们的社交工具发生变化,我们要随之改变。同样社交工具里的语言发生了改变,我们也要进化改变。

原来挥手再见的意思就是再见,而现在有了新的含义,就是“带着笑,说滚蛋”

我们知道,邮件现在的时效性在工作小组,微信群的作用下正在慢慢减弱,有的时候我们会一周左右查看一次邮件,我们看到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个自我选择的时间段,这个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天。但是我们看到电话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那肯定是立刻,马上就要做出回应。科技进步带来了工具进步,也让我们的沟通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吧现代的社交工具,按照回应的先后次序:电话>QQ>短信>邮件,微信又是介于电话和QQ中间的。

所以我们知道了,如果下次发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发文字,在问好完以后,把事件做一个简单的描述,然后给对方时间做思考回复。

时间的颗粒度----反应职业化程度

时间的颗粒度,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想要受人尊敬,职业化素养,恪守时间,理解并尊重别人的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网上流传了一个王健林的行程表。早上4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后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这个行程表公布以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收到了“一万点暴击”,原来比我们优秀N倍的人,比我们还要努力,觉得年轻人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了。这一点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有不少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外人无法想象,也不想想象。王健林的时间表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东西--职业化,而时间颗粒度,就是来衡量一个人职业化的程度的。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根据行程表,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和海南省领导会见”?很重要吧,安排15分钟吧。

而另外一个比王健林将时间颗粒度化更细小的,就是比尔盖茨。他的基本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如果形成由一连串小的行动组成,那么组成5分钟的小过程,就要按秒计算,分毫不差。

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将时间划分为小时,半天,甚至一天,一周。这是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也是时间颗粒度过于粗旷。

那我们作为一般人,要怎么恪守时间,做到理解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呢?

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所以要主动的去用别人的时间颗粒度,然后跟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换算,这样才能相处的更容恰。

二、提升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主动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将时间颗粒度细小化,做更多的准备,做更有准备的事,这样才能得到巨大提升。

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

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你也可以用笔记本,我自己就买了30分钟、20分钟、15分钟的沙漏,这样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去安排时间,提前告诉对方你的安排,这样对方才能有备而来,提高效率。

时间颗粒度,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的基本单位。有的是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了休的人。有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例如王健林。有的人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例如比尔盖茨。在职场和商界中,拥有受人尊敬的职业化素养,恪守时间,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你职场晋级的重要的内容。

只有高效的职场素养,才能带来高效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在微信上说,在么。做一个高素养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