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一):雄心壮志

今天看了几集央视出品的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录片,是一部电影式讲故事的纪录片,记录片一共10集,每集对应一个主题,从西汉到如今,纪录片以编年史诗形式系统的梳理了河西走廊两千年的历史。两千年的历史凝结成一段民族史诗,呈现出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该记录片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历经三年的艰辛创作,摄影精良,故事演绎每一帧都是一幅画,真实还原历史,潮起潮落的历史画卷,看得人心胸澎湃,纪录片由国际知名作曲家雅尼大师进行配乐渲染,激昂雄壮,恢弘大气,看完有一股久违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悄悄涌动。强烈推荐大家有空看一看,你会深刻感受这段金戈铁马、波澜壮阔、传奇悲壮的历史。

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形状犹如一只“如意”,甘肃的西北部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40-100公里,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去年国庆我完成了我的西北之旅,西北的壮美风景和文化底蕴一直让我向往,我到了青海湖,敦煌,鸣沙山,张掖,嘉峪关,七彩丹霞等地,一路感受着大西北的孤寂、雄壮与广阔无垠。 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情、“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的沧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悲壮、“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凄凉。

黄沙中,远眺鸣沙山月牙泉, 千百年不为流沙淹没,坐落在西北荒漠中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曾经阻止了匈奴的入侵,如今宏伟的城墙尽显沧桑感。当时我就想,要有怎样强大坚定的信仰,才能穿过峰峦叠嶂、茫茫戈壁、万里黄沙。历史,就是当你与它沉默相对时,心底升起的悲悯和敬畏。

大国崛起背后是一个一个英雄的远见卓识与奋不顾身,当我真切的感受这段历史时,我为我大汉开疆拓土雄心壮志的气魄,为每一个炙热的爱国情感,和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深深动容。

2100年前,年轻的汉武帝刘彻继位,21岁的汉武帝雄心壮志,面对中原的地理位置和大汉帝国心腹大患匈奴势力,面对西汉军事和外交的薄弱,汉武帝开始了他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行动。虽然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但是不管多艰难也要开辟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出来。

27岁张骞主动请缨,接受使命,带着使团开始了西域之旅,一路不顾安危历尽艰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十几年的跌宕起伏,两次滞留匈奴,几十年忍辱负重依旧心系大汉,当他逃回故乡在长安门外长跪不起的那一刻,我潸然泪下。

张骞这个坚韧不拔的探路者,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出使经历让汉王朝为之振奋,张骞的所见所闻让汉帝国视野大开,司马迁将这一功绩计入史册,被誉为“凿空之功”。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刘彻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大汉帝国养兵蓄锐不断西征,年轻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 八百骑兵孤军深入展露少年英雄本色,把匈奴赶出祁连山,切除大汉帝国的心腹大患,献出他23岁的灿烂生命换回了国家安宁与河西走廊的全线贯通,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龙城之战、河西战役、漠北战役之后,汉帝国在河西相继建立河西四郡,驻扎军队,建立护都府(将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广大地区纳入主权范围),推行政令行使国家主权。

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是由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所亲自设立命名。武威:匈奴人被霍去病赶出祁连山,武功军威,震慑四方。得名武威张掖:张国之臂掖,以通西域。酒泉: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别过酒泉,继续往西,便来到河西走廊上最后一座节点城市,敦煌,因敦实牢固,盛大辉煌,故名敦煌。

为据守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敦煌以西的两条要道上分设阳关和玉门关,走出这两座关卡便走进了广阔的西域。举目四望,这里已然看不到巍峨的祁连山。走马出关,只见黄沙蔽目,日月苍凉,疾风劲草,恍若隔世。跨过黄河,跨过黄土高原,曾经遥远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遥远。 

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河西走廊成了商旅绵延文化交融的古道,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至此,以河西走廊为桥梁直达地中海的商路全线贯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繁荣兴盛。

两千年的沧桑巨变,朝代更替,春去秋来,战火纷飞,从繁荣到落寞,从荒芜到兴盛,从战乱到和平,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丝绸之路,站在河西走廊上,你也许能聆听古人走过丝绸之路时的驼铃声响。

河西走廊有着汉民族深藏的情感与厚重的历史,河西走廊是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信仰,是我中华民族繁衍千年的宝藏。如今的河西走廊不仅是交通要塞、景观大道、军事高地,更是国家宝藏,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西走廊(一):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