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密集型也叫计算密集型,指的是系统的硬盘、内存性能相对CPU要好很多,此时, 系统运作大部分的状况是CPU Loading 100%,CPU要读/写I/O(硬盘/内存),I/O在很短的 时间就可以完成,而CPU还有许多运算要处理,CPU Loading很高。
在多重程序系统中,大部份时间用来做计算、逻辑判断等CPU动作的程序称之CPU bound。例如一个计算圆周率至小数点一千位以下的程序,在执行的过程当中绝大部份时 间用在三角函数和开根号的计算,便是属于CPU bound的程序。CPU bound的程序一般而言CPU占用率相当高。这可能是因为任务本身不太需要访问 I/O设备,也可能是因为程序是多线程实现因此屏蔽掉了等待I/O的时间。
线程数一般设置为:线程数 = CPU核数+1 (现代CPU支持超线程)
IO密集型指的是系统的CPU性能相对硬盘、内存要好很多,此时,系统运作,大部分的状况是CPU在等I/O (硬盘/内存) 的读/写操作,此时CPU Loading并不高。
I/O bound的程序一般在达到性能极限时,CPU占用率仍然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任务本
身需要大量I/O操作,而pipeline做得不是很好,没有充分利用处理器能力。 线程数一般设置为:
线程数 = ((线程等待时间+线程CPU时间)/线程CPU时间 )* CPU数目
我们可以把任务分为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计算密集型任务的特点是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消耗CPU资源,比如计算圆周率、对视频 进行高清解码等等,全靠CPU的运算能力。这种计算密集型任务虽然也可以用多任务完成, 但是任务越多,花在任务切换的时间就越多,CPU执行任务的效率就越低,所以,要最高效 地利用CPU,计算密集型任务同时进行的数量应当等于CPU的核心数。
计算密集型任务由于主要消耗CPU资源,因此,代码运行效率至关重要。Python这样 的脚本语言运行效率很低,完全不适合计算密集型任务。对于计算密集型任务,最好用C语 言编写。
第二种任务的类型是IO密集型,涉及到网络、磁盘IO的任务都是IO密集型任务,这类 任务的特点是CPU消耗很少,任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IO操作完成(因为IO的速度远远 低于CPU和内存的速度)。对于IO密集型任务,任务越多,CPU效率越高,但也有一个限 度。常见的大部分任务都是IO密集型任务,比如Web应用。
IO密集型任务执行期间,99%的时间都花在IO上,花在CPU上的时间很少,因此,用 运行速度极快的C语言替换用Python这样运行速度极低的脚本语言,完全无法提升运行效 率。对于IO密集型任务,最合适的语言就是开发效率最高(代码量最少)的语言,脚本语 言是首选,C语言最差。
Fork/Join 框架是 Java7 提供了的一个用于并行执行任务的框架, 是一个把大任务分 割成若干个小任务,最终汇总每个小任务结果后得到大任务结果的框架。
Fork 就是把一个大任务切分为若干子任务并行的执行,Join 就是合并这些子任务的执 行结果,最后得到这个大任务的结果。比如计算1+2+…+10000,可以分割成 10 个子任 务,每个子任务分别对 1000 个数进行求和,最终汇总这 10 个子任务的结果。如下图所 示:
Fork/Jion特性:
工作窃取(work-stealing)算法是指某个线程从其他队列里窃取任务来执行。
我们需要做一个比较大的任务,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分割为若干互不依赖的子任务,为 了减少线程间的竞争,于是把这些子任务分别放到不同的队列里,并为每个队列创建一个单 独的线程来执行队列里的任务,线程和队列一一对应,比如A线程负责处理A队列里的任 务。但是有的线程会先把自己队列里的任务干完,而其他线程对应的队列里还有任务等待处 理。干完活的线程与其等着,不如去帮其他线程干活,于是它就去其他线程的队列里窃取一 个任务来执行。而在这时它们会访问同一个队列,所以为了减少窃取任务线程和被窃取任务 线程之间的竞争,通常会使用双端队列,被窃取任务线程永远从双端队列的头部拿任务执 行,而窃取任务的线程永远从双端队列的尾部拿任务执行。
工作窃取算法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线程进行并行计算,并减少了线程间的竞争,其缺点是
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存在竞争,比如双端队列里只有一个任务时。并且消耗了更多的系统资
源,比如创建多个线程和多个双端队列。
ForkJoinTask:我们要使用 ForkJoin 框架,必须首先创建一个 ForkJoin 任务。它提 供在任务中执行 fork() 和 join() 操作的机制,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直接继承 ForkJoinTask 类,而只需要继承它的子类,Fork/Join 框架提供了以下两个子类:
RecursiveAction:用于没有返回结果的任务。(RecursiveAction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分割成更小的几块, 这样它们可以由独立的线程或者CPU执行。)
RecursiveTask :用于有返回结果的任务。(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分割为若干更小任务,并将这
些子任务的执行合并到一个集体结果。 可以有几个水平的分割和合并) CountedCompleter: 在任务完成执行后会触发执行一个自定义的钩子函数
ForkJoinPool :ForkJoinTask 需要通过 ForkJoinPool 来执行,任务分割出的子任务 会添加到当前工作线程所维护的双端队列中,进入队列的头部。当一个工作线程的队列里暂 时没有任务时,它会随机从其他工作线程的队列的尾部获取一个任务。
使用场景示例:
定义fork/join任务,如下示例,随机生成2000w条数据在数组当中,然后求和
/**
* RecursiveTask 并行计算,同步有返回值
* ForkJoin框架处理的任务基本都能使用递归处理,比如求斐波那契数列等,但递归算法的缺陷是:
* 一只会只用单线程处理,
* 二是递归次数过多时会导致堆栈溢出;
* ForkJoin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用多线程并发处理,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来提高效率,同时避免堆栈溢出发生。
* 当然像求斐波那契数列这种小问题直接使用线性算法搞定可能更简单,实际应用中完全没必要使用ForkJoin框架,
* 所以ForkJoin是核弹,是用来对付大家伙的,比如超大数组排序。
* 最佳应用场景:多核、多内存、可以分割计算再合并的计算密集型任务
*/
class LongSum extends RecursiveTask<Long> {
static final int SEQUENTIAL_THRESHOLD = 1000;
static final long NPS = (1000L * 1000 * 1000);
static final boolean extraWork = true; // change to add more than just a sum
int low;
int high;
int[] array;
LongSum(int[] arr, int lo, int hi) {
array = arr;
low = lo;
high = hi;
}
/**
* fork()方法:将任务放入队列并安排异步执行,一个任务应该只调用一次fork()函数,除非已经执行完毕并重新初始化。
* tryUnfork()方法:尝试把任务从队列中拿出单独处理,但不一定成功。
* join()方法:等待计算完成并返回计算结果。
* isCompletedAbnormally()方法:用于判断任务计算是否发生异常。
*/
protected Long compute() {
if (high - low <= SEQUENTIAL_THRESHOLD) {
long sum = 0;
for (int i = low; i < high; ++i) {
sum += array[i];
}
return sum;
} else {
int mid = low + (high - low) / 2;
LongSum left = new LongSum(array, low, mid);
LongSum right = new LongSum(array, mid, high);
left.fork();
right.fork();
long rightAns = right.join();
long leftAns = left.join();
return leftAns + rightAns;
}
}
}
执行fork/join任务
public class LongSumMain {
//获取逻辑处理器数量
static final int NCPU =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 for time conversion */
static final long NPS = (1000L * 1000 * 1000);
static long calcSum;
static final boolean reportSteals = tru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int[] array = Utils.buildRandomIntArray(20000000);
System.out.println("cpu-num:"+NCPU);
//单线程下计算数组数据总和
calcSum = seqSum(array);
System.out.println("seq sum=" + calcSum);
//采用fork/join方式将数组求和任务进行拆分执行,最后合并结果
LongSum ls = new LongSum(array, 0, array.length);
ForkJoinPool fjp = new ForkJoinPool(NCPU); //使用的线程数
ForkJoinTask<Long> task = fjp.submit(ls);
System.out.println("forkjoin sum=" + task.get());
if(task.isCompletedAbnormally()){
System.out.println(task.getException());
}
fjp.shutdown();
}
static long seqSum(int[] array) {
long sum = 0;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sum += array[i];
return sum;
}
}
执行结果:
cpu-num:12
seq sum=990070147
forkjoin sum=990070147
ForkJoinTask 在执行的时候可能会抛出异常,但是我们没办法在主线程里直接捕获异 常,所以ForkJoinTask 提供了 isCompletedAbnormally() 方法来检查任务是否已经抛出 异常或已经被取消了,并且可以通过 ForkJoinTask 的 getException 方法获取异常。示例 如下
if(task.isCompletedAbnormally()){
System.out.println(task.getException());
}
getException 方法返回 Throwable 对象,如果任务被取消了则返回 CancellationException。如果任务没有完成或者没有抛出异常则返回 null。
其完整构造方法如下
private ForkJoinPool(int parallelism,
ForkJoinWorkerThreadFactory factory,
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handler,
int mode,
String workerNamePrefix) {
this.workerNamePrefix = workerNamePrefix;
this.factory = factory;
this.ueh = handler;
this.config = (parallelism & SMASK) | mode;
long np = (long)(parallelism); // offset ctl counts
this.ctl = ((np << AC_SHIFT) & AC_MASK) | ((np << TC_SHIFT) &
TC_MASK); }
重要参数解释
fork() 做的工作只有一件事,既是把任务推入当前工作线程的工作队列里。可以参看以下的 源代码:
public final ForkJoinTask<V> fork() {
Thread t;
if ((t = Thread.currentThread()) instanceof
ForkJoinWorkerThread)
((ForkJoinWorkerThread)t).workQueue.push(this);
else
ForkJoinPool.common.externalPush(this);
return this;
}
join() 的工作则复杂得多,也是 join() 可以使得线程免于被阻塞的原因——不像同名 的 Thread.join()。
public <T> ForkJoinTask<T> submit(ForkJoinTask<T> task) {
if (task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提交到工作队列
externalPush(task);
return task;
}
ForkJoinPool 自身拥有工作队列,这些工作队列的作用是用来接收由外部线程 (非 ForkJoinThread 线程)提交过来的任务,而这些工作队列被称 为。
submit() 和 fork() 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提交对象变成了 submitting queue 而已(还有一些同步,初始化的操作)。submitting queue 和其他 work queue 一样,是工作线程”窃取“的对象,因此当其中的任务被一个工作线程 成功窃取时,就意味着提交的任务真正开始进入执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