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自省克己慎独宽人”还是第1次接触曾国藩传记的书籍,在以前对曾国藩的印象只留在“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关键词,没想到在“内圣外王”圣贤光环下的他只是一个“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的无趣老头。

      道光时期的大清朝已然是悬崖旁停不下来的马车。“畏蒽为慎、以柔糜为恭”的朝廷作风,早已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的起义埋下了伏笔。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正值意气风发的年龄段,久读圣贤书的愤青曾国藩一心想扶大厦之倾却遭遇了三大人生耻辱①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文采道理疏浅②殿内讲疏被同事讥讽画图甚陋③批评皇帝与被京城权贵唾骂。这三次耻辱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老曾在朝堂愈意孤立并成为了京城权贵人人唾骂的对象。大厦将倾弥补无用的他愈来愈思念家乡萌生退意。到此老曾痛苦的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转变。如他所说“其苟且者,知将来之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晚清的军队是没有灵魂的,老曾深知依靠这支军队打败太平军无疑是痴人说梦。在湘军创办初期,手中并无实权的老曾动了湖南官僚的奶酪遭遇了其人生最大的一次耻辱“长沙打脱牙和血吞”。当时内外忧患无权、无饷、无粮处境中的他一想起长沙之辱便重新燃起了斗志,练就了一支具有真正战力的湘军。这次挫而后奋的成功对老曾的影响极深强化了其百折不挠的性格,这恰恰也是老曾达到内圣外王境界的意志核心。所以人生真正的力量是勇气和前行,而不是放下或看淡。

      “水至清则无鱼”历经江西之困的反思后,老曾彻底修炼成功了。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自傲、刚强的缺点。“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转变为了“克己慎独,谦虚宽人”。面对皇帝,平实谦恭无丝毫讨价还价;领军部下,宽严相济与保举惠利;对待朋友,和气周到与左右逢源;看待自身,每日自省与正直克己。平定太平天国后老曾急流勇退毅然解散湘军,解除了功高震主之忧。他终身俭朴、夜饭不荤、为官清廉、公私分明、取孝敬而不私用妻女也都亲自劳作,数年两江总督生涯只留下藏书数本留于子孙。才略远胜于老曾的左宗棠甘以时代第二人自居、晚清名臣李鸿章必以老师相称、部下奉若长辈这些无不是对老曾广阔胸襟圣贤境界的映照。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长年的理学学习赋予了他坚毅、清廉、正直、彻底,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挫折、反思过往不足摆脱了以往理学家守旧、固执、脱离实际的缺陷。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