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模式和异常行为编码】中原焦点团队段静辉坚持分享558天2021-05-07

        依恋模式和异常行为编码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尔认为,寻求舒适和安全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孩子需要从照顾者那里获得这种安全感,以使自己在漫长无助的受保护期内不会遭受危险。婴幼儿依恋的对象大多是父母,他们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时刻都可以归来的避风港湾。

        依恋理论的研究表明,与照顾者早期的互动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观、对他人的期望,以及处理信息、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能力。

        依恋类型分为四种,安全性依恋的孩子通常由情绪稳定、抚慰舒缓的妈妈养育,能够接受和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能够依靠别人的帮助,相信自己处理压力的能力;焦虑性依恋的孩子相比之下通常养育者对孩子回应的不及时或者情感比较麻木,这样的孩子看上去焦虑不安,对微小的分离迹象非常敏感;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往往有过于严厉或者对他人不屑一顾的养育者,这些孩子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孤独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最后是混乱型依恋的孩子,其养育者往往比较粗暴甚至虐待孩子,这些孩子通常会在焦虑型和回避型之间转换,行为看上去奇怪,并且可能会伤害自己。

         焦虑、回避和混乱型依恋的孩子,他们的行为看上去不太健康,严重的往往会还被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其实他们的应对模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他们是在逆境当中求生存。

        我们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固化,这种固化并不单单是心理现象,在生理上表现为神经通路反应模式的固化,从而形成固定的神经编码——焦虑型依恋编码:焦虑型成年人的自尊程度往往不高,更容易被消极情绪淹没,他们往往会夸大威胁,怀疑自己应对威胁的能力,对安全的需求迫切,会在人际关系中寻求一种融合感,也会对伴侣产生怀疑、妒忌或愤怒的情绪;回避型依恋编码:回避型依恋的人往往渴望联结,又回避他人,在被控制和保持距离之间挣扎,他们会回避强烈的情绪、回避冲突、回避亲密的联结,他们一方面选择坚强又独立,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不值得关心和照顾,别人不会重视自己。

         焦虑和回避依恋关系往往和焦虑、抑郁、孤独、行为障碍、物质依赖等相关联,对于缺失的安全感的需求,他们会终其一生去寻觅和填补,直到遇到一种新的关系模式,并且通过健康的依恋互动,让改变得以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恋模式和异常行为编码】中原焦点团队段静辉坚持分享558天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