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学什么

何谓奇迹?就是极难做到的,却做到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誉为“当代梭罗”,他教育的奇迹,在于他将九成来自贫困家庭的非英语系的移民孩子在恶劣的教育环境下,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让学生收获一生的技巧,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纷纷进入哈佛等名校,成才成人。

今年的寒假,我第二次翻阅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几年前第一次阅读时,更多的注意力在他的一些具体做法上,惊叹于雷夫先生独到的教育智慧及极具教育远见的教学行为,草草而过,没有细品。第二次阅读,我更多的关注了雷夫先生解决教学问题中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策略以及整本书的谋篇布局,思考自己面对的学情、校情以及国情该如何向雷夫先生学习,我们究竟向雷夫先生学什么?

我想,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书中有些技术性的东西,至今可以“拿来就用”;如一些教育观点,“不管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以信任取代恐惧,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作为老师,“你就是榜样,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他的这些教育观点我非常认同,尽管国情不同,但他遇到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常常碰到的问题,也许,我们没有深度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没能静下心来反思,学生发生的问题与老师的班级管理,与改善班风有何关系,雷夫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以及育人的理念对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也许,跟去年编写学校拓展课程有关系吧,再次看这本书,我更多地注意了本书目录的内容,企图从他撰写本书的目录内容、顺序来寻找第56号教室奇迹如何产生的答案。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是开篇,开篇写教育环境的营造,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营造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交流的地方,人们常说,选校不如选班,一个好的班级,具有良好的班风,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雷夫老师眼中,让学生把教室当成一个家,班级同学和老师就是家人,营造一个有爱、有信任、有温暖和快乐,家一样的班级,让学生爱家、想家、恋家,像家里一样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自然就调动了学生们爱校爱班级爱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会发自内心的,主动地学习,我想这就是第56号教室奇迹产生的秘诀之一。当然,让班级像家一样温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不简单。家一样的布置容易做到,像家人一样的信任、是最大的难题。雷夫老师的聪明之举就在于,不只是要求学生如何做到,而是从老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一起努力,来共同打造充满信任和关爱的家。第一部分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告诉我们,营造家一样温暖的班级,从老师层面必须做到让学生信任、做孩子榜样、做孩子可靠的肩膀、以及合乎逻辑的纪律这四点;学生方面,雷夫老师通过六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与学生达成共识。第二部分是方法,有了培养优秀学生必须的学习环境,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做重要的是如何做,用什么方法做。雷夫老师让56号教室的学生成为优秀的学生,与他自己构建的课程以及注重实践、体验、探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分不开,作者分别从八个方面的课程如何实施分别进行阐述,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强。第三部分是疯狂之举。谁疯狂?学生疯狂:学生们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扔不愿离去,迷恋着教室里的电影,实验、书籍、戏剧表演,人人有事干,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大家忙的不亦乐乎,乐在其中。老师也疯狂,老师没有按照常规教学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教学,而是奇思妙想,大胆尝试学生们感兴趣、对未来生活有用的教学内容,在这些看似疯狂的学习背后,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勇气。

今天我们到底向雷夫老师学什么?也许,不在乎什么显赫隆重的形式,而在于是不是真正沉下心来了解他,研究他。也许,我们不只是单纯照搬做法,而是需要更多地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想,雷夫老师的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

第1, 学习雷夫老师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最根本的。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有半点私心,他对教育没有半点功利之心。从没想过要通过孩子来发财,从没有想过要通过教育谋取教育以外的东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雷夫是一个很温暖的老师,感觉就象是在你旁边,很温和的,他不会粗暴地触碰孩子的心灵。雷夫老师告诫年轻的教师;“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你就是榜样””他正是这样的人,用爱心和智慧营造一个快乐的天堂。我想,用爱心和智慧浇灌处的天堂,必定是不平凡的结果,必定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第2, 学习雷夫老师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

雷夫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找准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因此,教育对他来说,不是为了应付上面的差事,而是实现自己社会理想培养有高尚情操且终身幸福的真正的人的途径或者说手段。他当然要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但他首先需要忠于的不是上级文件,而是学生的心灵。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他首先选择孩子。他痴情于孩子和教育,因此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他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奇迹,让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了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追求: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成了每一个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可在乐福老师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雷夫作为以为教师,最宝贵的品格。

第3, 学习雷夫老师“目中有人”的教育观

教育,首先是人学。孩子,在雷夫老师眼中,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数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在56号教室里,他们重品格、讲勤勉、推崇谦逊,而且无条件地相互扶持。作为老师,其实可以无视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些繁琐杂事,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们进步。或许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起码努力过。用“头发着火了似的”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去,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让我收获的远不止这些,他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教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老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老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的道理。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的东西。愿我们的教育,明天更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