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https://design-patterns.readthedocs.io/zh_CN/latest/behavioral_patterns/state.html)
design-patterns-cpp/Interpreter.cpp at master · JakubVojvoda/design-patterns-cpp · GitHub
定义一个语言的文法,并且建立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解释器模式是一种类行为型模式。
就比如正则表达式,它就是解释器模型的一种应用,解释器为正则表达式定义了一个文法,如何表示一个特定的正则表达式,以及如何解释这个正则表达式。
解释器(Interpreter)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1、抽象解释器(Abstract Expression):声明一个所有具体表达式都要实现的抽象接口(或者抽象类),接口中主要是一个interpret()方法,称为解释操作。具体解释任务由它的各个实现类来完成,具体的解释器分别由终结符解释器和非终结符解释器完成。
2、终结符表达式(Terminal Expression):实现与文法中的元素相关联的解释操作,通常一个解释器模式中只有一个终结符表达式,但有多个实例,对应不同的终结符。终结符一半是文法中的运算单元,比如有一个简单的公式R=R1+R2
,在里面R1
和R2
就是终结符,对应的解析R1
和R2
的解释器就是终结符表达式。
3、非终结符表达式(Nonterminal Expression):文法中的每条规则对应于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一般是文法中的运算符或者其他关键字,比如公式R=R1+R2
中,+就是非终结符,解析+的解释器就是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根据逻辑的复杂程度而增加,原则上每个文法规则都对应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
4、环境角色(Context):这个角色的任务一般是用来存放文法中各个终结符所对应的具体值,比如R=R1+R2
,我们给R1
赋值100,给R2
赋值200。这些信息需要存放到环境角色中,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Map
来充当环境角色就足够了。
/*
* C++ Design Patterns: Interpreter
* Author: Jakub Vojvoda [github.com/JakubVojvoda]
* 2016
*
* Source code is licensed under MIT License
* (for more details see LICENSE)
*
*/
#include
#include
- 易于改变和扩展文法。由于在解释器模式中使用类来表示语言的文法规则,因此可以通过继承等机制来改变或扩展文法。
- 增加新的解释表达式较为方便。如果用户需要增加新的解释表达式只需要对应增加一个新的终结符表达式或非终结符表达式类,原有表达式类代码无须修改,符合开闭原则。
- 执行效率较低。解释器模式中通常使用大量的循环和递归调用,当要解释的句子较复杂时,其运行速度很慢,且代码的调试过程也比较麻烦。
- 会引起类膨胀。解释器模式中的每条规则至少需要定义一个类,当包含的文法规则很多时,类的个数将急剧增加,导致系统难以管理与维护。
- 可应用的场景比较少。在软件开发中,需要定义语言文法的应用实例非常少,所以这种模式很少被使用到。
- 编译器
- 运算表达式计算、正则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