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司一般都推崇阿里巴巴的技术,比如注册中心,SpringCloudAlibaba也推出了一个名为Nacos的注册中心, 现在是SpringCloud中的一个组件
同时Nacos相对于Eureka, 功能更加丰富, 例如Nacos不仅仅可以做服务的发现与注册, 还能做分布式的配置等, 因此在国内受欢迎程度较高
Nacos属于绿色软, 解压即安装,其中.tar.tz文件是Linux安装包, .zip文件是Windows安装包
安装后其中target是存放jar包的目录(因为Nacos也是Java写的), 其中conf存放配置文件, 可以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修改默认端口(8848), 而bin目录存放可执行文件, 其中startup.cmd就是启动入口, 在bin目录输入:
startup.cmd -m standalone
即可启动Nacos, 注意standalone是单机启动而不是集群启动
或者直接双击startup.cmd也可启动
启动之后在控制台会弹出端口版本以及访问地址, 从访问地址访问即可, 默认账户密码都是nacos
Nacos是SpringCloudAlibaba的组件,而SpringCloudAlibaba也遵循SpringCloud中定义的服务注册、服务发现规范(SpringCloudCommon公共模块中的DiscoveryClient服务发现接口以及ServiceRegistry服务注册接口)。因此使用Nacos和使用Eureka对于微服务来说,代码层面并没有太大区别。
主要差异在于:
因此只需要修改依赖以及修改配置的服务地址(下载时配置的Nacos地址, ip地址:8848)即可
注意:
中声明SpringCloudAlibaba的依赖:<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alibaba-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2.2.6.RELEASE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注意:不要忘了注释掉eureka的依赖。
使用Nacos之后的服务都需要将eureka的地址改为nacos地址:ip地址:端口号(由于Eureka的服务端也是一个微服务,因此Eureka地址配置时是一个完整的url):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注意:不要忘了注释掉eureka的地址
最后重启服务, 登录nacos管理页面,看到微服务信息即代表注册成功
在前面, 我们知道一个服务可以有多个实例,例如我们的user-service,可以有:
假如这些实例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不同机房,例如:
那么Nacos就会将同一机房内的实例 划分为一个集群
也就是说,user-service是服务,一个服务可以包含多个集群,如杭州、上海,每个集群下可以有多个实例,形成分级模型,如图:
微服务互相访问时,应该尽可能访问同集群实例,因为本地访问速度更快(外地几百公里延迟太高)。当本集群内不可用时,才访问其它集群(家里没花了才去采野花)。例如杭州机房内的order-service应该优先访问同机房的user-service
类似于前面Ribbon中的Zone的概念
也就是说Nacos的服务分级存储模型一级是服务, 二级是集群, 三级才是实例
默认情况下, 一个服务的集群为default空,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yml文件来配置集群:
在上面的yml文件基础上修改application.yml文件,添加集群配置: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iscovery:
cluster-name: HZ # 集群名称,也就是机房位置
我们可以再次复制一个user-service启动配置,添加属性:
-Dserver.port=8083 -Dspring.cloud.nacos.discovery.cluster-name=SH
配置如图所示:
启动UserApplication3后再次查看nacos控制台:
默认的ZoneAvoidanceRule
并不能实现根据同集群优先来实现负载均衡
因此Nacos中提供了一个NacosRule
的实现,可以优先从同集群中挑选实例,同时在优先同集群的情况下使用随机方式进行负载均衡, 但当没有同集群的服务时也会访问不同集群(但是在消费者日志会打警告日志提醒跨集群访问)
配置步骤: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iscovery:
cluster-name: HZ # 集群名称
userservice:
ribbon:
NFLoadBalancerRuleClassName: com.alibaba.cloud.nacos.ribbon.NacosRule # 负载均衡规则
实际部署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服务器设备性能有差异,部分实例所在机器性能较好,另一些较差,我们希望性能好的机器承担更多的用户请求
但默认情况下NacosRule是同集群内随机挑选,不会考虑机器的性能问题
因此,Nacos提供了权重配置来控制访问频率,权重越大则访问频率越高
在nacos控制台,找到一个服务的实例列表,点击编辑,即可修改权重:
在弹出的编辑窗口,修改权重(0-1):
注意:如果权重修改为0,则该实例永远不会被访问
首先, 我们知道Nacos除了是注册中心还是一个数据中心, 因此在Nacos中为了去做服务和数据的管理, 会有一个隔离的概念
Nacos提供了namespace(命名空间)来实现环境隔离功能。
nacos中可以有多个namespace
namespace下可以有group, group下有service或Data等, 而服务下面是集群,再往下才是实例
集群与实例的划分是基于业务的, 而命名空间的划分是基于生产环境的, 而组的划分是根据不同服务之间的业务相关度的(将业务相关度高的放在一个组, 一般情况下也很少配置group)
不同namespace之间相互隔离,例如不同namespace的服务互相不可见
在没设置的情况下,所有的服务都在默认的public命名空间下
如图:
在Nacos的控制台可以创建新的namespace:
接着填写命名空间名(例如dev)与描述即可(例如开发环境)
命名空间ID一般自动生成
给微服务配置namespace只能通过修改配置来实现。
例如,修改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文件(ID在Nacos控制台查看):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iscovery:
cluster-name: HZ
namespace: 492a7d5d-237b-46a1-a99a-fa8e98e4b0f9 # 命名空间,填ID
接着重启服务, 在Nacos的控制台可以发现服务位于新的命名空间下
注意:
由于此时俩个服务namespace不同, 因此无法远程调用
Nacos和Eureka的服务健康监测有着明显的区别:Eureka通过"心脏"进行监测, 而Nacos除了"心脏"监测还会将服务实例分为俩种类型:
对于一个服务属于什么实例可以在Nacos的服务列表中点击详情查看
同时Nacos会主动推送服务健康变更信息(pull+push)
而Eureka不会, 因此Eureka更新健康信息不及时(pull), 使用Eureka可能会访问到挂掉的服务实例
总结:
共同点:都支持服务注册,拉取以及心跳健康监测
区别:
在配置文件中进行如下配置:
spring:
cloud:
nacos:
discovery:
ephemeral: false # 设置为永久实例
前面提到Nacos除了可以做注册中心,同样可以做配置管理来使用, 这里讲的就是使用Nacos进行配置管理
当微服务部署的实例越来越多,达到数十、数百时,逐个修改微服务配置就会让人抓狂,而且很容易出错。此时我们就需要一种统一配置管理方案,可以集中管理所有实例的配置
而Nacos一方面可以将配置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在配置变更时,及时通知微服务,实现配置的热更新:
那么如何在nacos中管理配置呢?
如图:
注意:项目的核心配置,需要热更新的配置才有放到nacos管理的必要。基本不会变更的一些配置还是保存在微服务本地比较好
微服务要拉取nacos中管理的配置,并且与本地的application.yml配置合并,才能完成项目启动
在没有Nacos之前, 微服务启动流程:
项目启动–>读取本地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创建Spring容器–>加载bean
但此时要从Nacos读取配置, 流程就变为:
项目启动–>读取Nacos配置文件–>与本地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合并–>创建Spring容器–>加载bean
如果尚未读取application.yml,又如何得知nacos地址呢?
因此spring引入了一种新的配置文件:bootstrap.yaml文件,会在application.yml之前被读取,流程如下
项目启动–>读取bootstrap.yaml得到Nacos地址–>读取Nacos配置文件–>与本地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合并–>创建Spring容器–>加载bean
使用姿势: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configartifactId>
dependency>
添加bootstrap.yaml
在resources中添加一个bootstrap.yaml文件,内容如下: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 服务名称
profiles:
active: dev #开发环境,这里是dev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Nacos地址
config:
file-extension: yaml # 文件后缀名
这里会根据spring.cloud.nacos.server-addr获取nacos地址,再根据
${spring.application.name}-${spring.profiles.active}.${spring.cloud.nacos.config.file-extension}
作为文件id,来读取配置如图:
配置完将application.yml中的重复内容删除
@Slf4j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读取配置:
@Value("${pattern.dateformat}")
private String dateformat;
@GetMapping("now")
public String now(){
return LocalDateTime.now().format(DateTimeFormatter.ofPattern(dateformat));
}
// ...略
}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修改nacos中的配置后,微服务中无需重启即可让配置生效,也就是配置热更新, 这样子我们才可以修改配置时不需停止服务器
要实现Nacos配置热更新,可以使用两种方式:
前面我们读取配置文件内容使用了@Value("${pattern.dateformat}"), 现在要完成配置热更新只需在@Value注入的变量所在类上添加注解@RefreshScope:
@Slf4j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
@RefreshScope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读取配置:
@Value("${pattern.dateformat}")
private String dateformat;
// ....
}
当增加@RefreshScope注解之后, Nacos配置发生变化会告知微服务, 并通过这个注解实现热更新
使用@ConfigurationProperties注解的配置类获取配置属性值代替@Value注解
其中prefix属性设置前缀, 前缀与变量名拼接后与配置文件一致即可实现自动注入
在user-service服务中,添加一个类,专门读取patterrn.dateformat等配置属性:
示例:
@Component
@Data
@ConfigurationProperties(prefix = "pattern")
public class PatternProperties {
private String dateformat;
}
在UserController中使用上面这个类代替@Value(需要@Autowired自动注入, 然后通过这个对象的get方法得到属性值), 示例:
@Slf4j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PatternProperties patternProperties;
@GetMapping("now")
public String now(){
return LocalDateTime.now().format(DateTimeFormatter.ofPattern(patternProperties.getDateformat()));
}
// 略
}
麻烦, 但是规范
热更新:
注意:
当一个配置在开发,生产与测试环境下的值是一样的时, 就需要微服务间的多环境配置共享, 否则在每个配置文件中都写一份就有些浪费, 改动也比较麻烦
其实, 微服务启动时,会去nacos读取多个配置文件,例如:
[spring.application.name]-[spring.profiles.active].yaml
,例如:userservice-dev.yaml
[spring.application.name].yaml
,例如:userservice.yaml
显然[spring.application.name].yaml
不包含环境,因此可以被多个环境共享
我们只需将需要被多环境共享的配置放在[spring.application.name].yaml
即可
步骤与上面Nacos服务端创建配置文件一致, 只需要ID即文件名使用不带生产环境的即可, 而在微服务这边不用修改配置文件(因为本来就会去读取俩种配置), 只需要多注入一个配置属性值即可
注意:
当nacos、服务本地同时出现相同属性时,优先级有高低之分:
Nacos生产环境下一定要部署为集群状态
官方给出的Nacos集群图:
其中包含3个nacos节点,然后用户请求进来之后到达负载均衡器, 一个负载均衡器代理3个Nacos。这里负载均衡器可以使用nginx
我们计划的集群结构:
用户请求进来之后由Nginx负载均衡分发到不同的Nacos节点, 接着为了让Nacos集群之间能够完成数据共享(之前数据隔离的是微服务, 而Nacos作为配置中心与注册中心需要数据共享), 我们又搭建了一个MySQL集群, 让多个Nacos都来访问这个MySQL集群完成数据共享
综上所述, 搭建集群的基本步骤:
具体实现后续再说了
Feign是一个声明式的http客户端,官方地址:https://github.com/OpenFeign/feign, 可以替代RestTemplate完成远程调用, 所谓声明式, 可以参考Spring的声明式事务
先说一下RestTemplate中存在的问题:
而基于Feign的远程调用可以帮助我们优雅的实现http请求的发送,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说Feign的使用之前, 先回顾一下Rest的使用做对比:注册RestTemplate的bean, 在service中书写url再调用RestTemplate的方法发起请求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添加注解:@EnableFeignClients
在启动类(在配置类可以吗?)添加注解开启Feign的功能(即扫描):
@EnableFeignClients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声明Feign的客户端:
在服务消费者中新建一个接口(可以放在clients包下):
其中@FeignClient(“userservice”)注解表示指定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名称
@FeignClient("user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UserClient {
@GetMapping("/user/{id}")
User find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这个客户端主要是基于SpringMVC的注解来声明远程调用的信息,比如:
这就是Feign声明式客户端的特点, 我们只需要将发Http请求的所需信息声明出来就行了, 相当于写了一个controller类型的mapper接口来远程调用
这样,Feign就可以帮助我们发送http请求,无需自己使用RestTemplate来发送了
最后只需要进行远程调用即可:
在service中使用@Autowired注解注入上面的UserClient接口
调用这个接口的对应方法进行远程调用
同时, 在Feign的核心依赖中是集成了Ribbon的, 因此使用Feign进行远程调用是会自动完成负载均衡的
SpringBoot为我们做了很多默认的配置, 但同时Feign也支持很多的自定义配置,可以覆盖的自定义配置如下表所示:
类型 | 作用 | 说明 |
---|---|---|
feign.Logger.Level | 修改日志级别 | 包含四种不同的级别:NONE、BASIC、HEADERS、FULL |
feign.codec.Decoder | 响应结果的解析器 | http远程调用的结果做解析,例如解析json字符串为java对象 |
feign.codec.Encoder | 请求参数编码 | 将请求参数编码,便于通过http请求发送 |
feign. Contract | 支持的注解格式 | 默认是SpringMVC的注解 |
feign. Retryer | 失败重试机制 | 请求失败的重试机制,默认是没有,不过会使用Ribbon的重试 |
一般情况下,默认值就能满足我们使用,如果要自定义时,只需要创建自定义的@Bean覆盖默认Bean或者在配置文件中覆盖即可
下面以日志为例来演示自定义配置的俩种方式:
基于配置文件修改feign的日志级别可以针对单个服务:
feign:
client:
config:
userservice: # 针对某个微服务的配置
loggerLevel: FULL # 日志级别
也可以针对所有服务:
feign:
client:
config:
default: # 这里用default就是全局配置,如果是写服务名称,则是针对某个微服务的配置
loggerLevel: FULL # 日志级别
而日志的级别分为四种:
方式二是基于Java代码来修改日志级别,先声明一个配置类,然后声明一个Logger.Level的对象:
public class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
@Bean
public Logger.Level feignLogLevel(){
return Logger.Level.BASIC; // 日志级别为BASIC
}
}
但是可以看到这段代码我们没有加@Configuration注解, 因此并不会生效, 想要生效还要添加以下注解:
如果要全局生效,将这个类放到启动类的@EnableFeignClients这个注解的defaultConfiguration属性中:
@EnableFeignClients(defaultConfiguration =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class)
如果是局部生效,则把它放到对应的@FeignClient这个注解中,前面只使用了value属性绑定服务提供者, 现在加上configuration属性绑定配置类:
@FeignClient(value = "userservice", configuration =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class)
Feign底层发起http请求,依赖于其它的框架。其底层客户端实现包括:
• URLConnection:默认实现,不支持连接池
• Apache HttpClient :支持连接池, Spring底层默认的实现, 版本也已经被SpringBoot管理了
• OKHttp:支持连接池
可以看到默认的实现性能较差, 因此提高Feign的性能主要手段就是使用连接池代替默认的URLConnection
另外日志级别选择BASIC与NONE也会优化性能,毕竟打日志也是会浪费性能的
这里我们用Apache的HttpClient来演示。
1)引入依赖
在order-service的pom文件中引入Apache的HttpClient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io.github.openfeigngroupId>
<artifactId>feign-http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2)配置连接池
在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中添加配置:
feign:
client:
config:
default: # default全局的配置
loggerLevel: BASIC # 日志级别,BASIC就是基本的请求和响应信息
httpclient:
enabled: true # 开启feign对HttpClient的支持
max-connections: 200 # 最大的连接数
max-connections-per-route: 50 # 每个路径的最大连接数
总结,Feign的优化:
1.日志级别尽量用basic
2.使用HttpClient或OKHttp代替URLConnection
① 引入feign-httpClient依赖
② 配置文件开启httpClient功能,设置连接池参数
观察可以发现,前面写的Feign的客户端与服务提供者的controller代码非常相似
因此我们可以简化这种重复的代码编写
有以下俩种方式:
一样的代码可以通过继承来共享:
1)定义一个API接口,利用定义方法,并基于SpringMVC注解做声明。
2)Feign客户端和Controller都改为实现或继承接口
优点:
缺点:
服务提供方、服务消费方紧耦合
参数列表中的注解映射并不会继承,因此Controller中必须再次声明方法、参数列表、注解
将Feign的Client抽取为独立模块,并且把接口有关的POJO、默认的Feign配置都放到这个模块中,提供给所有消费者使用。
例如,将UserClient、User、Feign的默认配置都抽取到一个feign-api包中,所有微服务引用该依赖包,即可直接使用。
首先创建一个module,命名为feign-api
在feign-api中然后引入feign的starter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接着, 将UserClient、User、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都复制到feign-api项目
删除order-service中的UserClient、User、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等类或接口
在消费者的pom文件中中引入feign-api的依赖:
修改order-service中的所有与上述三个组件有关的导包部分,改成导入feign-api中的包
指定Feign应该扫描的包(因为feign-api中的包结构可能和调用者不同):
有俩种方式:
@EnableFeignClients(basePackages = "cn.itcast.feign.clients")
// 或者:
@EnableFeignClients(clients = {UserClient.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