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聪明”,请不要这么夸

今天的标题,是我爸爸的原话。

他是一个基础建设者,从我弟弟出生爸妈就对他给予了厚望,希望他读个好大学,出人头地能替爸妈争口气。

弟弟小时个是个很乖的孩子,爸妈经常看着他说“你真聪明”,这是我可望而不可求的,是什么时候我觉得“你真聪明”这句夸奖有问题呢?大概是弟弟中考前。小时候弟弟身体不太好,留级、休学都有过,六年级的时候爸妈给他转去另外一个小学,也许是换了环境也许是换在老师他在那一年成绩突飞猛进,爸妈更加这句几个字挂在嘴边,常常对弟弟说,老爸说对孩子要多夸奖。

可是中考成绩不理想,那时候弟弟对“你真聪明”已经免疫了吧,一直以来觉得很聪明为什么关键时候不聪明了呢。我隐约觉得爸妈没夸点上,真到自己有了孩子。

姥爷依然夸小男生聪明,好像很多大人只要小孩子不闹腾,大人讲什么听什么就会得到“你好乖”、“你好棒”、“你好聪明”等,细细想想像不像在夸一只宠物。

如果你真的觉得他(她)表现很好,请不要总是对他说,你好乖,你好棒(good boy)。如果你觉得他好,请清楚具体地告诉他,他好在哪里?

我们其实潜意识还是把自己放在了比孩子更高的位置上。我脑补的就是这样的画面,我们看到小狗乖乖坐好对着我们,然后开心地对它说,好乖。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父母都有过这样类似的互动吧。

话分两头说,孩子需要被肯定,那么到底该怎么夸呢?

1、多使用“你”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父母习惯性会说,“妈妈太开心了,妈妈为你骄傲”。

这个夸奖看似很对,毕竟我们的开心和骄傲都是真实的,但这里有个潜在的问题,会让孩子过度关注于,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让我们父母开心。

让孩子把行为动机的关注点放回了自己的身上,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开心、“我”骄傲。

同时对于低幼孩子来说,也是帮助他们认识情绪,让他们明白,那种从内心涌出来的感觉,不是因为妈妈开心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开心和骄傲。

当然啦,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已经习惯了,总是脱口而出“妈妈很骄傲”,怎么办?

那我的建议就是,表达完了你的骄傲后,记得追问一句,“你是不是也为自己很骄傲啊?”

2、夸具体

这一点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夸奖需要夸品质、夸努力过程。我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可以做到,有时并不是那么自然地就能做到,结果导致说话也很别扭。

这一点是我不想看到的,我希望和小男生的互动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因为我知道,孩子对于情绪的捕捉是更加敏锐的。

昨天我和小男生一早在家里读笠翁对韵,读完两页真的脱口而出,“宝宝好棒,宝宝读的真好”,也不用过度焦虑。

只要记得每次脱口而出后,问问自己,“他哪里棒了?他哪里聪明了?”,然后不要把这个答案藏在心里,也大声分享出来让他知道。

这样小男生就能知道“好”的标准,这些也就会成为他努力的方向。

当我们因为孩子做的某件事而说,“你好棒”的时候,容易让孩子误解他什么都很好。

但没有人是完人,久而久之,当孩子开始接触社会,他的价值体系就容易崩塌,因为他实实在在发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

而当我们可以具体说出他哪里很棒的时候,他明白这是某件事很棒;那么下次他做不成另外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心态就会相对平稳。

他会知道,人生就是有些事情做得好,有些事做不好。做不好的事情通过努力也能慢慢变好。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们也能想到,面对孩子的“失败”也能夸奖,可以夸他们努力的过程,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全面评估体系。

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出现输不起的玻璃心。

3、写在最后

空洞简单的夸奖就好比甜品,难得吃一点其实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要过量,不仅没有滋养作用,还容易让人上瘾。

我很喜欢这段话。

这又是回到了学习育儿的原点,我一直觉得,学习不该让人焦虑,而是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知情权。

情绪到了,开心时脱口而出的那句夸奖,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只要我们知道,日常中需要更有意识去做的是什么就好了。

比如知道饮食健康重要性后,仍然选择为了快乐而放纵,那么最终出现身体问题,那自己也认了。

生活中,最怕的就是,后知后觉发现了这些问题,回头看才懊悔不已,啊,我当时不知道这个不能多吃啊。

人生就是不断自我调节的天平,不会固定在某一点出现绝对的平衡,动态变化,趋于平衡,就是最好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聪明”,请不要这么夸)